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导论 | 第8-12页 |
第一章 创作主体:生态整合与心灵去蔽 | 第12-19页 |
·传统作家走下神坛 | 第12-14页 |
·草根写手潜滋暗长 | 第14-16页 |
·自由心灵自在敞开 | 第16-19页 |
第二章 创作方式:自主化与交互化 | 第19-22页 |
·随心而写,随性而改 | 第19-20页 |
·交互创作,智慧共享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存在形态:活性流动、超媒体组合与整体连贯性 | 第22-29页 |
·文本的活性流动 | 第22-23页 |
·唯美的超媒体组合 | 第23-24页 |
·个人作品的整体连贯性 | 第24-26页 |
·博客书:博客文学存在方式的妥协? | 第26-29页 |
第四章 接受理念:支持别人,快乐自己 | 第29-34页 |
·独乐乐不若众乐乐 | 第29-32页 |
·从怀想名人到走近名人 | 第32-34页 |
第五章 传播方式:零进入壁垒与平民化特征 | 第34-39页 |
·博客传播的要素分析 | 第34-36页 |
·传播主体:去精英化 | 第34-35页 |
·传播内容:感性文字为主,知识信息为辅 | 第35页 |
·传播媒介:零限制与交互性 | 第35-36页 |
·传播对象:受传合一 | 第36页 |
·传播效果:享受娱乐与收获思想 | 第36页 |
·博客对文学传播方式的影响 | 第36-39页 |
·博客文学传播方式特色分析 | 第37-38页 |
·博客文学传播方式利弊分析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