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建筑市场信用问题探讨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国内外关于信用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内外建筑市场信用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系统动力学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论文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论文框架 | 第15-17页 |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论文逻辑框架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信用与建筑市场信用 | 第17-34页 |
·信用的基本概念 | 第17-26页 |
·信用的基本涵义 | 第17-20页 |
·信用的基本要素 | 第20-23页 |
·信用的基本类型 | 第23-25页 |
·信用的相关学说 | 第25-26页 |
·建筑市场信用 | 第26-32页 |
·建筑市场 | 第27-30页 |
·建筑市场信用 | 第30-31页 |
·建筑市场信用系统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建筑市场信用问题的系统分析 | 第34-46页 |
·建筑市场信用问题的表现形式及危害 | 第34-37页 |
·建筑市场信用问题的表现形式 | 第34-36页 |
·建筑市场信用问题的危害 | 第36-37页 |
·建筑市场信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7-45页 |
·建筑市场信用问题的特性分析 | 第37-39页 |
·建筑市场信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9-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建筑市场信用问题的SD分析 | 第46-66页 |
·系统动力学 | 第46-52页 |
·基本原理 | 第46-47页 |
·系统基模 | 第47-51页 |
·建模基本步骤 | 第51-52页 |
·建模目的及系统边界 | 第52-54页 |
·建模目的 | 第52页 |
·系统边界 | 第52-53页 |
·系统行为参考模式 | 第53-54页 |
·模型结构分析 | 第54-56页 |
·因果关系图 | 第54-55页 |
·反馈回路分析 | 第55-56页 |
·SD模型的建立 | 第56-60页 |
·系统流图 | 第56-57页 |
·符号说明 | 第57-58页 |
·建立方程 | 第58-60页 |
·运行结果与分析 | 第60-65页 |
·模型有效性检验 | 第60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60-62页 |
·系统模拟分析 | 第62-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建筑市场信用问题的治理对策和建议 | 第66-77页 |
·治理信用问题的总体思路 | 第66-67页 |
·制度约束力的构建——市场管理制度建设 | 第67-68页 |
·完善市场竞争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 第67页 |
·改革资质管理制度,科学设置评判标准 | 第67页 |
·完善工程担保制度,合理分担项目风险 | 第67-68页 |
·完善失信惩戒制度,提高失信成本 | 第68页 |
·提高行政执法力度,强化制度执行效果 | 第68页 |
·利益驱动力的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建设 | 第68-69页 |
·完善企业产权制度,提高守信预期收益 | 第68-69页 |
·完善企业破产制度,平衡市场供求关系 | 第69页 |
·信息传导力的形成——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 第69-74页 |
·完善信用相关立法,形成信用法制基础 | 第69页 |
·加强信用监督管理,提供建设支持体系 | 第69-70页 |
·建立信用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 第70-73页 |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信用服务市场 | 第73-74页 |
·文化引导力的培养——市场信用文化建设 | 第74-75页 |
·树立市场信用理念,强化主体信用意识 | 第74页 |
·加强信用管理教育,培养企业社会责任 | 第74-75页 |
·提高执业人员素质,增强行业自律性 | 第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主要结论 | 第77-78页 |
·研究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