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4页 |
1 引言 | 第14-24页 |
·太谷核不育小麦雄性败育的细胞学研究 | 第14-16页 |
·太谷核不育小麦雄性败育的生理及生物化学研究 | 第16-19页 |
·雄性败育的氨基酸分析 | 第16页 |
·雄性败育的富赖氨酸组蛋白变化 | 第16-17页 |
·雄性败育的同工酶系分析 | 第17-18页 |
·太谷核不育小麦的蛋白质组分析 | 第18-19页 |
·太谷核不育小麦的遗传及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19-23页 |
·太谷显性核不育基因的遗传研究 | 第19-20页 |
·太谷显性核不育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20-23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26页 |
·试验材料 | 第24页 |
·试验方法 | 第24页 |
·NILs 生育期的调查 | 第24页 |
·光合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24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4-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44页 |
·NILs 中Rht10 鲁麦15 的培育 | 第26页 |
·太谷核不育小麦NILs 各生育期时间的调查 | 第26-27页 |
·幼苗的赤霉素初步鉴定 | 第27-28页 |
·太谷核不育小麦NILs 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的比较 | 第28-34页 |
·不同时期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差异分析 | 第28-32页 |
·挑旗期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差异比较 | 第28-29页 |
·抽穗期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差异比较 | 第29-30页 |
·开花期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差异比较 | 第30页 |
·灌浆期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差异比较 | 第30-32页 |
·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 | 第32-34页 |
·太谷核不育小麦NILs 旗叶光合生理参数的比较 | 第34-44页 |
·净光合速率 | 第34-36页 |
·蒸腾速率 | 第36-39页 |
·气孔导度 | 第39-41页 |
·细胞间隙CO_2 浓度 | 第41-44页 |
4 讨论 | 第44-48页 |
·NILs 中Rht10 鲁麦15 的培育 | 第44页 |
·Ms2+Rht10 鲁麦 15 回交籽粒幼苗的 GA_3 鉴定分析 | 第44页 |
·太谷核不育小麦NILs 不同生育期旗叶叶绿素含量的比较 | 第44-45页 |
·太谷核不育小麦NILs 不同生育期旗叶光合生理指标的分析 | 第45-48页 |
5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