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社会关系理论概述 | 第11-21页 |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 第11-16页 |
一、中国传统文化关系取向的基本特征 | 第11-15页 |
二、中国传统文化关系取向的社会影响 | 第15-16页 |
第二节 西方文化对人际关系的理解 | 第16-19页 |
一、西方社会人际关系的基本特征 | 第16-17页 |
二、东西方社会人际关系的文化差异 | 第17-19页 |
第三节 马克思的“社会关系论”对东西方人际关系论的超越 | 第19-21页 |
一、马克思的社会关系定义 | 第19页 |
二、社会关系的划分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权力游戏中的理性判断 | 第21-32页 |
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三种类型及其互动法则 | 第21-25页 |
一、黄光国教授对人际关系的分类 | 第21-22页 |
二、人际关系的互动法则 | 第22-25页 |
第二节 人情及人情法则 | 第25-27页 |
一、人情 | 第25-26页 |
二、人情法则 | 第26-27页 |
第三节 拉关系 | 第27页 |
第四节 面子——中国社会的潜规则 | 第27-29页 |
一、面子的概念 | 第28页 |
二、面子功夫 | 第28-29页 |
第五节 人情的困境及规避方法 | 第29-32页 |
一、人情的困境 | 第29-30页 |
二、人情的规避方法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 第32-40页 |
第一节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概述 | 第33-37页 |
一、操作风险的定义 | 第33页 |
二、操作风险的分类 | 第33-36页 |
三、操作风险的特点 | 第36-37页 |
四、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 第37页 |
第二节 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的关系 | 第37-40页 |
一、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的关系 | 第37-38页 |
二、操作风险与市场风险的关系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成因分析(人际关系视角) | 第40-48页 |
第一节 泸州市农业银行一挪用资金案操作风险成因剖析 | 第40-43页 |
一、基本案情及作案手段 | 第41页 |
二、一般层面原因剖析 | 第41-42页 |
三、基于“亲情困境”角度的成因深度分析 | 第42-43页 |
第二节 达州市中国银行一违法发放贷款案操作风险成因剖析 | 第43-48页 |
一、基本案情及作案手段 | 第43-44页 |
二、一般层面原因解析 | 第44页 |
三、基于“人情困境”角度的成因深度分析 | 第44-48页 |
第五章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控制 | 第48-57页 |
第一节 减小人情与法规制度的张力——对银行雇员“洗脑” | 第48-51页 |
一、将个人取向内化 | 第49页 |
二、以公平法则建立互动规则 | 第49页 |
三、到陌生地区建立公平法则 | 第49-50页 |
四、运用心理“区隔”策略 | 第50页 |
五、采用“拖”的策略 | 第50-51页 |
第二节 完善内控制度 | 第51-52页 |
第三节 塑造良好的银行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修养 | 第52-54页 |
一、激励考核机制中应当增加人性化的管理 | 第52-53页 |
二、要强化对操作风险认识的文化导向 | 第53页 |
三、督促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和员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第53页 |
四、严格队伍管理,抓好操作风险防范的源头 | 第53-54页 |
第四节 完善用人机制 | 第54-57页 |
一、招聘良好素质的员工 | 第54-55页 |
二、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 第55-57页 |
结束语 | 第57-5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