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酶和蛋白质直接电化学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 第10-11页 |
·辣根过氧化物酶的介绍 | 第11-12页 |
·酶传感界面制作中的生物分子固定化新技术 | 第12-16页 |
·纳米技术 | 第12-14页 |
·分子自组装技术 | 第14页 |
·树枝状化合物的放大技术 | 第14页 |
·溶胶-凝胶技术 | 第14-15页 |
·酶的定向取向技术 | 第15页 |
·聚电解质吸附组装技术 | 第15页 |
·碳纳米管技术 | 第15-16页 |
·提高酶传感界面综合性能的其他技术 | 第16页 |
·辣根过氧化物酶传感界面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本研究工作的构思 | 第17-18页 |
第二章 辣根过氧化物酶在TiO_2-GNPs 纳米复合膜内的直接电化学及电催化研究 | 第18-28页 |
·引言 | 第18-19页 |
·实验部分 | 第19-21页 |
·实验试剂 | 第19页 |
·实验仪器 | 第19页 |
·纳米金制备 | 第19-20页 |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20页 |
·测量方法 | 第20-21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21-27页 |
·TEM 的表征 | 第21-22页 |
·修饰电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22页 |
·HRP 在修饰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 | 第22-24页 |
·修饰电极不同扫数的循环伏安曲线 | 第24-25页 |
·溶液pH 的影响 | 第25页 |
·GC-TiO_2-GNPs-HRP-Nafion 修饰电极对过氧化氢的催化 | 第25-26页 |
·响应性能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Layer-by-Layer 辣根过氧化物酶直接电化学及催化研究 | 第28-37页 |
·引言 | 第28-29页 |
·实验部分 | 第29-31页 |
·实验试剂 | 第29页 |
·实验仪器 | 第29页 |
·纳米金制备 | 第29页 |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29-30页 |
·测量方法 | 第30-31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31-36页 |
·SEM 表征 | 第31页 |
·修饰电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31-32页 |
·HRP 在修饰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 | 第32-33页 |
·修饰电极不同扫数的循环伏安曲线 | 第33页 |
·溶液pH 的影响 | 第33-34页 |
·GC-PDDA-GNPs-HRP-Nafion 修饰电极对过氧化氢的催化 | 第34-35页 |
·响应性能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基于植酸-GNPs 自组装纳米结构酶传感界面的构筑 | 第37-46页 |
·引言 | 第37-38页 |
·实验部分 | 第38-40页 |
·实验试剂 | 第38页 |
·实验仪器 | 第38-39页 |
·纳米金制备 | 第39页 |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39-40页 |
·测量方法 | 第40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40-45页 |
·金纳米的表征 | 第40-41页 |
·电化学交流阻抗行为 | 第41-42页 |
·SERS 表征 | 第42-43页 |
·不同修饰电极的循环伏安行为 | 第43-44页 |
·电极的响应性能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补篇)金电极上 L-半胱氨酸短链分子自组装单层的电化学性能和拉曼光谱研究 | 第46-52页 |
·引言 | 第46页 |
·实验部分 | 第46-48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6-47页 |
·实验方法 | 第47页 |
·SAMs 的制备 | 第47-4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8-51页 |
·单层膜的电化学性质 | 第48-50页 |
·单层膜的SERS 谱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4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