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论我国现阶段行政监督的现状与完善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11页
一、我国行政监督的法治意义第11-12页
二、行政监督的基本内涵第12-13页
三、我国现有行政监督体系的基本架构和特点第13-19页
 (一) 主体体系和对象体系第13-14页
  1、从主体体系的内在构成要素看,我国现行的行政监督体制由行政组织外部的异体监督和行政组织内部的同体监督两部分组成第13-14页
  2、行政监督的对象是与行政主体及其活动相应的一个综合体系,涵盖了政府行政活动的各个方面第14页
 (二) 组成部分第14-18页
  1、政党监督第14-15页
   (1)、中国共产党的监督第14-15页
   (2)、人民政协的监督第15页
  2、人大监督第15-16页
  3、行政系统自身的监督第16-17页
  4、人民群众的监督第17页
  5、新闻舆论监督第17-18页
  6、司法监督第18页
 (三) 我国现行政府监督机制的特点第18-19页
  1、硬约束与软约束相结合第18页
  2、实质性监督与形式性监督相结合第18页
  3、宏观监督与微观监督相结合第18-19页
  4、直接监督和间接监督相结合第19页
四、目前我国行政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19-22页
 (一) 行政法制监督制度的权力配置整体安排不合理,难以形成合力第19-20页
 (二) 行政监督部门的双重领导体制等,使其监督行政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和应有的权威性,以致于削弱了监督的力度第20页
 (三) 行政监督法规不完善,监督缺乏可操作性第20-21页
 (四) 监督内容和模式相对单一,偏重于追惩性事后监督第21页
 (五) 社会舆论以及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实际效力较低第21-22页
五、构建和完善我国现代的行政监督机制第22-35页
 (一) 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第22-26页
  1、科学原则第22页
  2、法制化原则第22-23页
  3、民主原则第23页
  4、公开性原则第23页
  5、科学高效原则第23-24页
  6、独立协调原则第24页
  7、程序化原则第24-25页
  8、强制力原则第25页
  9、权责统一原理第25-26页
  10、权利保障原则第26页
  11、密切联系原则第26页
 (二) 完善我国行政监督机制的举措第26-35页
  1、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第26-27页
  2、改革行政监督的双重领导体制,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制第27-28页
  3、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第28-29页
  4、加强审判机关的司法监督力度,使行政监督有法律保障第29-31页
  5、创新层级行政监督体制与机制,逐步形成监察、审计、政府法制监督的有机整体第31页
  6、行政监督关口前移,强化和突出事前和事中监督第31-32页
  7、深入推进、健全行政问责制度第32页
  8、加强人民群众的直接监督第32-33页
  9、优化舆论监督的环境,加强舆论监督与其他监督形式的结合第33-35页
参考文献第35-36页
致谢第36-37页
详细摘要第37-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户籍制度改革探究
下一篇:我国公务员职业生涯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