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炮制、制剂论文

珍珠菜提取物微孔渗透泵控释片的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前言第11-19页
第一章 处方前工作第19-32页
 1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19页
 2 实验方法与结果第19-30页
   ·珍珠菜的提取分离纯化第19-21页
     ·珍珠菜有效部位提取物的制备第19-20页
     ·芦丁和柚皮素-7-O-葡萄糖苷的分离纯化第20-21页
   ·芦丁和柚皮素-7-O-葡萄糖苷体外分析方法第21-26页
     ·溶液的制备第21页
     ·测定波长的选择第21-22页
     ·色谱条件第22-23页
     ·检测限和定量限第23页
     ·线性关系考察第23页
     ·稳定性试验第23-24页
     ·精密度试验第24页
     ·加样回收率试验第24-25页
     ·样品中芦丁和柚皮素-7-O-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第25-26页
   ·珍珠菜提取物基本性质及初步稳定性研究第26-30页
     ·平衡溶解度的测定第26-27页
     ·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第27-28页
     ·原料药引湿性第28-29页
     ·珍珠菜提取物初步稳定性试验第29-30页
 3 讨论第30-31页
 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二章 醋酸纤维素游离膜性质考察第32-46页
 1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32页
 2 实验方法与结果第32-44页
   ·醋酸纤维素的基本性质考察第32-34页
     ·游离酸含量测定第32-33页
     ·乙酰基含量测定第33页
     ·水分含量测定第33-34页
   ·醋酸纤维素游离膜的制备第34页
   ·游离膜的性质考察第34-44页
     ·透湿性试验第34-38页
     ·包衣液粘度的考察第38-40页
     ·游离膜浸泡失重第40-42页
     ·包衣膜显微镜观察第42-44页
 3 讨论第44-45页
 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三章 珍珠菜提取物微孔渗透泵控释片的制备第46-79页
 1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46页
 2 实验方法与结果第46-76页
   ·渗透泵片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的建立第46-48页
     ·系统适用性试验第46-47页
     ·芦丁和柚皮素-7-O-葡萄糖苷在溶出介质中的稳定性考察第47页
     ·释放度测定方法第47-48页
     ·体外释放度分析方法第48页
   ·渗透泵片的制备工艺流程第48页
   ·片芯处方的研究第48-55页
     ·载药量的选择第49页
     ·填充剂种类对释放的影响第49-50页
     ·促渗剂种类对释放的影响第50-51页
     ·NaCl 用量对释放的影响第51页
     ·NaHCO_3 用量对释放的影响第51-53页
     ·阻滞剂种类对释放的影响第53-54页
     ·阻滞剂HPMC 用量对释放的影响第54-55页
     ·润湿剂及粘合剂种类的筛选第55页
   ·片芯制备工艺对释放的影响第55-57页
     ·压片方法对释放的影响第55-56页
     ·片芯硬度对释放的影响第56-57页
   ·包衣处方研究第57-62页
     ·PEG 种类对药物释放的影响第58-59页
     ·DBP 用量对释放的影响第59-60页
     ·PEG400 用量对释放的影响第60-61页
     ·衣膜厚度对释放的影响第61-62页
   ·渗透泵控释片处方优化第62-64页
   ·包衣工艺对释放的影响第64-68页
     ·喷雾速率的影响第64-65页
     ·包衣温度的影响第65页
     ·包衣锅转速的影响第65-66页
     ·熟化第66-68页
   ·处方及工艺确定第68-70页
     ·片芯处方第68-69页
     ·包衣处方第69页
     ·包衣工艺第69页
     ·批间重现性及释药曲线拟合第69-70页
   ·珍珠菜提取物微孔渗透泵控释片体外释放条件考察第70-73页
     ·渗透泵片在不同浓度SDS 水溶液中的释药情况第70-71页
     ·渗透泵片在不同pH 溶出介质中的释药情况第71-72页
     ·渗透泵片在不同搅拌桨转速条件下的释药情况第72-73页
   ·珍珠菜提取物微孔渗透泵控释片初步稳定性考察第73-76页
     ·室温留样观察试验第73页
     ·影响因素试验第73-75页
     ·加速试验第75-76页
 3 讨论第76-77页
 4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四章 渗透泵控释片家犬体内药动学研究第79-89页
 1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79页
 2 实验方法与结果第79-87页
   ·家犬体内芦丁血药浓度分析方法的建立第79-82页
     ·色谱条件第79-80页
     ·贮备液的配制第80页
     ·血浆样品的处理第80页
     ·方法专属性考察第80页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80-81页
     ·提取回收率第81页
     ·精密度第81页
     ·方法回收率第81-82页
     ·检测限和定量限第82页
   ·给药方案与血样采集第82页
   ·血药浓度测定结果第82-84页
   ·药动学参数的计算第84-87页
     ·非隔室模型统计结果第84-85页
     ·隔室模型拟合统计结果第85页
     ·应用统计矩拟合统计结果第85-86页
     ·相对生物利用度第86页
     ·体内外相关性第86-87页
 3 讨论第87页
 4 本章小结第87-89页
全文结论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97-98页
致谢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宿主免疫抑制对青蒿琥酯抗日本血吸虫作用的影响及日本血吸虫成虫自发荧光研究
下一篇:溃疡性结肠炎特异靶向性姜黄素PLGA纳米粒的制备与体内外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