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前言 | 第7-1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 第8-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国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第10-12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 第12-14页 |
·基本指导思想 | 第12-13页 |
·核心概念 | 第13-14页 |
·目标与内容 | 第14页 |
·本课题研究方法 | 第14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4-17页 |
·“主体自育”的生态化德育模式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呼唤 | 第15页 |
·“主体自育”的生态化德育模式是德育本质的回归 | 第15页 |
·“主体自育”的生态化德育模式是德育理念的超越 | 第15-16页 |
·“主体自育”的生态化德育模式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 第16-17页 |
2 德育生态系统的特征与构成 | 第17-24页 |
·德育生态系统的特征 | 第17-20页 |
·生态系统 | 第17页 |
·德育的本质 | 第17-18页 |
·德育生态化的必然性 | 第18-19页 |
·德育生态系统的特征 | 第19-20页 |
·德育生态系统的构成 | 第20-24页 |
·显性德育课程 | 第21-22页 |
·隐性德育课程 | 第22-24页 |
3 构建学校德育生态系统 | 第24-42页 |
·建设“主体自育、交往互动”的生态化德育课堂 | 第24-31页 |
·主体自育的生态化德育课堂是平等对话、心灵沟通的课堂 | 第25-26页 |
·主体自育的生态化德育课堂是情景体验、活动引导的课堂 | 第26-28页 |
·主体自育的生态化德育课堂是贴近学生、回归生活的课堂 | 第28-29页 |
·主体自育的生态化德育课堂是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课堂 | 第29-31页 |
·开展“主体自育、形式多样”的生态化德育课外活动 | 第31-33页 |
·开展生态化德育实践活动的原则 | 第31-33页 |
·开展生态化德育实践活动的内容 | 第33页 |
·营造“主体自育,协调共进”的生态化校园德育文化 | 第33-38页 |
·生态化德育物质文化建设——环境育人 | 第34-35页 |
·生态化德育制度文化建设——制度育人 | 第35-36页 |
·生态化德育行为文化建设——活动育人 | 第36页 |
·生态化德育舆论文化建设——导向育人 | 第36-37页 |
·生态化德育人际关系建设——交往育人 | 第37-38页 |
·开发“主体自育,三位一体”的生态化德育资源 | 第38-42页 |
·推进完善校外辅导员队伍 | 第39页 |
·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 第39-40页 |
·有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 第40页 |
·建立健全学校开放日活动 | 第40-41页 |
·成立运作校务委员会 | 第41-42页 |
4 实施“主体自育,和谐共生”的生态化德育评价 | 第42-47页 |
·实施生态化德育评价的原则 | 第42-43页 |
·发展性 | 第42页 |
·主体性 | 第42-43页 |
·生态性 | 第43页 |
·生态化德育评价的特点 | 第43-44页 |
·评价过程化 | 第43页 |
·评价多元化 | 第43-44页 |
·评价延伸化 | 第44页 |
·实施生态化德育评价案例 | 第44-47页 |
·学校“九星评比” | 第44-45页 |
·班级“争章夺星” | 第45-46页 |
·“闪光卡在行动”系列活动 | 第46-47页 |
5 “主体自育、和谐互动”的生态化德育案例分析 | 第47-55页 |
·案例介绍 | 第47页 |
·案例内容 | 第47-52页 |
·案例分析 | 第52-55页 |
·要引导而不是主导 | 第52-53页 |
·有实践才有体验 | 第53-54页 |
·有过程才有提升 | 第54-55页 |
6 结论与反思 | 第55-58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界定了生态化德育的相关概念 | 第55页 |
·研究了生态化德育系统的组成 | 第55-56页 |
·尝试了构建生态化德育模式的方法 | 第56-57页 |
·反思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文、论著 | 第60-61页 |
附录 | 第61-68页 |
后记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