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引论:刑事诉讼程序人性分析的必要性 | 第16-51页 |
一、刑事诉讼程序人性分析的必要性之一:刑事诉讼研究的本土化 | 第16-36页 |
(一) 刑事诉讼研究范式: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 | 第16-19页 |
(二) 刑事诉讼现代化的“歧途”:边陲化 | 第19-27页 |
(三) “边陲化”现象的避免:刑事诉讼研究的人性维度 | 第27-36页 |
二、刑事诉讼人性分析的必要性之二:人文精神的法律体现 | 第36-49页 |
(一) 人文精神与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 第36-42页 |
(二) 刑事诉讼与人文精神 | 第42-49页 |
三、关于本文的主要思路与方法 | 第49-51页 |
第一章 刑事诉讼程序人性视角的构建 | 第51-89页 |
一、刑事诉讼程序人性视角的构建基础:人性理论概览 | 第51-72页 |
(一) 人性理论概览之一:中国人性理论 | 第51-60页 |
(二) 人性理论概览之二:西方人性理论 | 第60-70页 |
(三) 一个简要的比较:不同的情境与目的导致不同的人性理论 | 第70-72页 |
二、人性:一个综合性的概念 | 第72-77页 |
(一) 人类行为的发生机制:从欲望到行为 | 第72-74页 |
(二) 人性概念的综合性:需求、知性与德性 | 第74-77页 |
三、刑事诉讼程序人性视角的分析工具:三个不同的人性维度 | 第77-89页 |
(一) 有关法律制度之人性假设的探讨:不同的法律人图式 | 第77-80页 |
(二) 诉讼人的人性假设:诉讼人图式 | 第80-85页 |
(三) 诉讼人的人性假设与刑事诉讼规范:规范人性化之标准 | 第85-89页 |
第二章 程序正当理念的人性分析 | 第89-127页 |
一、正当法律程序:刑事诉讼活动的“规矩” | 第89-95页 |
(一) 正当法律程序的含义:形式与实质 | 第89-91页 |
(二) 正当法律程序的发展:从形式到实质 | 第91-95页 |
二、法律程序的遵守:形式正当的人性基础 | 第95-108页 |
(一) 法律程序的意义:已有的解说 | 第95-97页 |
(二) 法律程序与诉讼人的自利性 | 第97-105页 |
(三) 法律程序与诉讼人的有限理性 | 第105-108页 |
三、法律程序的正当:实质正当的人性基础 | 第108-113页 |
(一) 关于法律程序正当的标准 | 第108-110页 |
(二) 刑事程序正当与诉讼人的人性假设 | 第110-113页 |
四、刑事诉讼的“潜规则”与我国刑事诉讼程序的正当化 | 第113-127页 |
(一) 刑事诉讼“潜规则”:司法人员的自利性 | 第113-118页 |
(二) 我国刑事诉讼程序的正当化:诉讼人利益需求的衡量 | 第118-127页 |
第三章 刑事诉讼程序结构的人性分析 | 第127-186页 |
一、刑事诉讼程序结构的立体性:横向结构与纵向结构 | 第127-129页 |
二、刑事诉讼横向结构的人性考量 | 第129-168页 |
(一) 传统刑事诉讼结构面临的挑战:被害人合理需求的保障 | 第129-141页 |
(二) 侦查程序结构:犯罪嫌疑人合理需求的满足 | 第141-148页 |
(三) 起诉程序结构:检察官的人性弱点 | 第148-160页 |
(四) 审判程序的诉讼结构:法官的人性弱点与当事人的合理需求 | 第160-168页 |
三、刑事诉讼纵向结构的人性考量 | 第168-186页 |
(一) 侦查程序与起诉程序:侦检关系的人性解读 | 第168-176页 |
(二) 起诉程序与审判程序:控审分离原则的人性基础 | 第176-183页 |
(三) 审判程序与执行程序:法院刑罚执行权的人性解读 | 第183-186页 |
第四章 审前程序的人性分析 | 第186-237页 |
一、人性考量与国家控诉原则 | 第186-193页 |
(一) 国家控诉原则的产生:两个转变 | 第186-187页 |
(二) 私人追诉向国家追诉的转变:被害人的人性考虑 | 第187-189页 |
(三) 追诉权的分立与制约:司法人员的人性考虑 | 第189-193页 |
二、人性考量与强制性措施 | 第193-202页 |
(一) 强制性措施的正当性:利益冲突 | 第193-195页 |
(二) 强制性措施的限制性:司法人员的人性弱点 | 第195-198页 |
(三) 监视居住的虚置化:司法人员的利益计算 | 第198-200页 |
(四) 逮捕功能的异化:侦诉人员的另类利益需求 | 第200-202页 |
三、人性考量与客观追诉 | 第202-213页 |
(一) 客观追诉的可能性:立法要求与理论基础 | 第202-205页 |
(二) 客观追诉实践与理论的差距:人性的视角 | 第205-209页 |
(三) 客观追诉的努力方向:抑制措施的人性化 | 第209-213页 |
四、人性考量与刑事不起诉 | 第213-227页 |
(一) 刑事不起诉的人性基础:有限理性与利益需求 | 第213-221页 |
(二) 刑事不起诉的合理制约:食人间烟火的检察官 | 第221-227页 |
五、人性考量与亲告罪的追诉 | 第227-237页 |
(一) 亲告罪并非自诉罪:域外亲告罪追诉机制的人性考虑 | 第227-229页 |
(二) 亲告罪属于自诉罪:我国亲告罪追诉机制的人性忽视 | 第229-233页 |
(三) 公诉与自诉并行:我国亲告罪追诉机制的人性回归 | 第233-237页 |
第五章 审判程序的人性分析 | 第237-290页 |
一、诉讼人的人性与审判程序的建构 | 第237-252页 |
(一) 诉讼人的利益需求与审判程序 | 第237-248页 |
(二) 诉讼人的有限理性与审判程序 | 第248-252页 |
二、诉讼人的人性与庭前预备程序的建构 | 第252-264页 |
(一) 庭前预备程序的功能:人性的视角 | 第252-254页 |
(二) 我国庭前预备程序的现状及问题:人性的漠视 | 第254-257页 |
(三) 我国庭前预备程序的建构:人性的关注 | 第257-264页 |
三、法官的人性弱点与审判委员会案件讨论制度 | 第264-280页 |
(一) 审判委员会案件讨论制度的功能:一种人性视角的分析 | 第264-272页 |
(二) 审判委员会案件讨论制度的完善方向:程序的人性化 | 第272-280页 |
四、人性考量与量刑程序 | 第280-290页 |
(一) 刑罚自由裁量权:立法者的有限理性 | 第280-282页 |
(二) 刑罚自由裁量权的不恰当使用:法官的人性弱点 | 第282-284页 |
(三) 刑罚自由裁量权的制约:量刑程序的人性关注 | 第284-290页 |
第六章 刑罚执行程序的人性分析 | 第290-320页 |
一、刑罚执行的人性呼唤 | 第290-293页 |
(一) 罪犯社会位置的特殊性 | 第290-291页 |
(二) 罪犯社会处境的不利性 | 第291-293页 |
二、刑罚执行方式的转变与人性尊重 | 第293-303页 |
(一) 刑罚执行从公开化转向非公开化 | 第293-297页 |
(二) 刑罚执行从残酷化转向文明化 | 第297-303页 |
三、社区矫正的人性考量 | 第303-314页 |
(一) 社区矫正及其人性意蕴 | 第303-306页 |
(二) 社区矫正程序的人性视角 | 第306-308页 |
(三) 我国社区矫正程序的人性化 | 第308-314页 |
四、死刑犯器官利用程序的人性考量 | 第314-320页 |
(一) 死刑犯器官利用问题的症结:程序正当 | 第314-316页 |
(二) 死刑犯器官利用程序的正当化:人性关注 | 第316-320页 |
结论:一个未完的话题 | 第320-324页 |
一、一个有关刑事诉讼程序人性分析的初步结论 | 第320-321页 |
二、人性之花如何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绽放? | 第321-324页 |
参考文献 | 第324-342页 |
后记 | 第342-3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