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二、论证的范围及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保证法律关系中的利益失衡 | 第13-16页 |
一、保证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失衡 | 第13-14页 |
(一) 从理论上看,保证合同单务、无偿性的法律特征揭示了保证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失衡 | 第13页 |
(二) 从现实的角度看,保证合同对债权人有利,而对保证人并无明显益处 | 第13-14页 |
二、保证人与主债务人之间的利益失衡 | 第14-16页 |
第二章 衡平保证关系当事人之间利益的必要性 | 第16-21页 |
一、利益失衡有悖法律之公平正义原则 | 第16-17页 |
二、利益失衡不利于保证功能的发挥 | 第17-19页 |
(一) 保证的功能和优势——"最佳担保" | 第17-18页 |
(二) 利益失衡之状态使保证之"最佳担保"地位岌岌可危 | 第18-19页 |
三、现行保证法律制度对保证人利益保护的失衡,亟待修正 | 第19-21页 |
第三章 保证契约内部的利益衡平 | 第21-31页 |
一、保证方式 | 第21-25页 |
(一) 保证方式之概述 | 第21-23页 |
(二) 保证方式之规定的比较法考察 | 第23-25页 |
二、保证期间 | 第25-27页 |
(一) 保证期间的内涵 | 第25-26页 |
(二) 保证期间的制度价值 | 第26-27页 |
三、保证人之抗辩权 | 第27-31页 |
(一) 保证人作为一般债务人享有的抗辩权 | 第27-29页 |
(二) 保证人得以主张的主债务人的抗辩权 | 第29-30页 |
(三) 保证人之专属抗辩权 | 第30-31页 |
第四章 保证契约外部的利益衡平 | 第31-38页 |
一、保证人之追偿权与代位权 | 第31-33页 |
(一) 保证人之求偿权 | 第31-33页 |
(二) 保证人之代位权 | 第33页 |
二、反担保 | 第33-34页 |
三、保证人求偿权之预先行使 | 第34-37页 |
(一) 立法理由之探讨 | 第34-36页 |
(二) 预先求偿请求权的行使条件及其保障 | 第36-37页 |
四、保证人之保证责任除去请求权 | 第37-38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保证人利益保护制度的建议 | 第38-47页 |
一、确立有偿保证制度 | 第38页 |
二、《担保法》第19条规定之修正 | 第38-40页 |
(一) 修正之理由 | 第38-39页 |
(二) 修正之考虑因素 | 第39-40页 |
(三) 修正之建议 | 第40页 |
三、保证期间之完善 | 第40-46页 |
(一) 相关问题的不足 | 第40-41页 |
(二) 相关问题的探讨及完善 | 第41-46页 |
四、应规定保证人之保证责任除去请求权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