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 第11-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3-16页 |
| ·国内外研究的方向及主要问题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电能质量检测仪器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本文的创新点及主要工作 | 第16-17页 |
| 第2章 电能质量指标及其检测方法 | 第17-23页 |
| ·电能质量问题的基本概念 | 第17页 |
| ·电能质量指标及测量方法 | 第17-21页 |
| ·电压偏差 | 第17-18页 |
| ·频率偏差 | 第18页 |
| ·三相不平衡度 | 第18-19页 |
| ·电压波动及闪变值 | 第19-20页 |
| ·公用电网谐波 | 第20-21页 |
| ·功率参数的测量 | 第21-22页 |
| ·电能质量扰动及检测概述 | 第22-23页 |
| 第3章 系统总体方案及关键技术 | 第23-33页 |
|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第23-24页 |
| ·关键技术 | 第24-33页 |
| ·SOPC 技术简介 | 第24-26页 |
| ·Avalon 总线规范 | 第26-28页 |
| ·NiosII 软核处理器 | 第28-33页 |
| 第4章 系统硬件部分设计 | 第33-50页 |
| ·硬件总体功能与模块设计 | 第33页 |
| ·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 第33-35页 |
| ·信号采集电路互感器的选取 | 第33-34页 |
| ·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 第34-35页 |
| ·高速 AD 电路设计 | 第35-39页 |
|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采样原理 | 第35-36页 |
| ·AD 芯片的选取 | 第36-38页 |
| ·AD 采样电路原理图设计 | 第38-39页 |
| ·SOPC 综合开发平台的设计 | 第39-48页 |
| ·SOPC 综合开发平台结构布局 | 第39-40页 |
| ·FPGA EP2C3_5F672 简介 | 第40-41页 |
| ·USB Blaster 电路和主动串行配置器件EPCS 16 | 第41-42页 |
| ·存储器SRAM,SDRAM,Flash | 第42-47页 |
| ·按键、拨段开关、LED7 段数码管 | 第47页 |
| ·时钟源 | 第47-48页 |
| ·USB 主从控制器 | 第48页 |
| ·RS-232 | 第48页 |
| ·40 脚扩展端口 | 第48页 |
| ·高速信号电路信号完整性分析 | 第48-50页 |
| 第5章 系统软件部分设计 | 第50-70页 |
| ·软件总体功能与流程 | 第50-51页 |
| ·基于 Nios II 软核处理器的软件设计 | 第51-53页 |
| ·各功能模块设计 | 第53-63页 |
| ·S DRAM 模块 | 第53-56页 |
| ·SRAM 模块 | 第56-59页 |
| ·AD 模块 | 第59-62页 |
| ·LED 模块 | 第62-63页 |
| ·FFT 设计 | 第63-70页 |
| ·FFT 原理 | 第63-64页 |
| ·FFT 实现 | 第64-70页 |
| 第6章 数据获取和结果分析 | 第70-75页 |
| ·数据获取 | 第70-73页 |
| ·电压数据 | 第70页 |
| ·频率数据 | 第70-71页 |
| ·谐波数据 | 第71-73页 |
| ·结果分析 | 第73-75页 |
|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5-76页 |
| ·总结 | 第75页 |
| ·展望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 附录1 部分源程序 | 第79-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作者简介 | 第84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