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沿岸花鼓灯“灯歌”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灯歌的历史背景 | 第9-12页 |
第二章 灯歌的形式结构 | 第12-20页 |
第一节 灯歌的音乐结构 | 第12-18页 |
(一) 灯歌的曲式结构 | 第12-14页 |
(二) 灯歌的调式结构 | 第14-16页 |
(三) 灯歌的节拍 | 第16-18页 |
第二节 灯歌的唱词结构 | 第18-20页 |
(一) 灯歌唱词的铺陈结构 | 第18-19页 |
(二) 灯歌唱词的对比结构 | 第19页 |
(三) 灯歌唱词的重叠结构 | 第19-20页 |
第三章 灯歌的表现方法 | 第20-37页 |
第一节 灯歌独特的演出顺序 | 第21-23页 |
(一) 转场歌表演 | 第21页 |
(二) 坐楼歌表演 | 第21-23页 |
(三) 对唱表演 | 第23页 |
第二节 灯歌丰富的歌词艺术类型 | 第23-33页 |
(一) 玩灯歌 | 第23-24页 |
(二) 情歌 | 第24-26页 |
(三) 奉承歌 | 第26-28页 |
(四) 劝诫歌 | 第28-29页 |
(五) 对花名、对古人名 | 第29-31页 |
(六) 综合类灯歌 | 第31-33页 |
第三节 灯歌精彩的文学手法 | 第33-37页 |
(一) 唱词采用赋的手法 | 第33-35页 |
(二) 唱词采用比的手法 | 第35页 |
(三) 唱词采用兴的手法 | 第35-37页 |
第四章 灯歌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 第37-48页 |
第一节 灯歌的历史价值 | 第37-39页 |
第二节 灯歌的文化价值 | 第39-42页 |
(一) 灯歌是受众广泛的群众文化 | 第40-41页 |
(二) 灯歌是活态的传统文化载体 | 第41-42页 |
第三节 灯歌的教化功能 | 第42-46页 |
(一) 灯歌的基础文明教育 | 第42-43页 |
(二) 灯歌对爱国主义的培养 | 第43-44页 |
(三) 灯歌对乐观人生态度的培育 | 第44-46页 |
第四节 灯歌的娱乐功能 | 第46-47页 |
第五节 灯歌的经济价值 | 第47-48页 |
第五章 灯歌的现状及其发展 | 第48-51页 |
第一节 灯歌的现状 | 第48-49页 |
第二节 对灯歌保护传承的几点建议和设想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