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饲料作物、牧草病虫害论文

红豆草黑腐病菌毒素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SUMMARY第5-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6页
   ·红豆草黑腐病研究进展第11-12页
     ·红豆草黑腐病病原第11页
     ·红豆草黑腐病的危害症状第11-12页
     ·红豆草黑腐病的流行与侵染循环第12页
     ·红豆草黑腐病的防治第12页
   ·病原真菌毒素的研究进展第12-24页
     ·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概念第12-13页
     ·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分类第13-14页
     ·真菌毒素的化学类别第14-16页
     ·植物病原菌毒素的致病机理第16-18页
     ·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生物活性测定方法第18-20页
     ·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应用第20-23页
     ·影响植物病原真菌毒素产生的因素第23-24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4页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4-26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4-25页
     ·技术路线第25-26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6-32页
   ·红豆草黑腐病鉴定第26-27页
     ·供试培养基第26页
     ·病样的采集及菌种的制备、保存第26页
     ·致病性测定第26-27页
     ·病原菌的鉴定第27页
     ·病菌生长的培养第27页
   ·红豆草黑腐病菌生长及其产毒培养条件的研究第27-29页
     ·供试材料及主要仪器第27页
     ·菌丝干重的测定第27-28页
     ·无菌滤液与粗毒素的制备第28页
     ·种子催芽方法第28页
     ·病菌生长及其产毒培养条件的筛选第28-29页
   ·红豆草黑腐病菌产生粗毒素的生物测定第29-30页
     ·种子萌发抑制法第29页
     ·离体叶片针刺法第29页
     ·叶圆片法第29-30页
   ·红豆草黑腐病菌产生毒素的提取、纯化及其组分测定第30-31页
     ·黑腐病菌毒素的培养第30页
     ·黑腐病菌粗毒素的制备第30页
     ·黑腐病菌毒素的纯化第30-31页
     ·黑腐病菌毒素的组分分析第31页
   ·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第31-32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32-43页
   ·病原菌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结果第32-33页
     ·病原菌形态第32页
     ·病菌致病性第32-33页
   ·病菌生长及其产毒培养条件研究第33-39页
     ·不同液体培养基对病菌生长及其产生毒素的影响第33-34页
     ·不同培养时间对病菌生长及其产生毒素的影响第34-35页
     ·不同培养温度对病菌生长及其产生毒素的影响第35-36页
     ·不同培养液pH 值对红豆草黑腐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第36-37页
     ·不同光照及振荡条件对红豆草黑腐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第37-39页
   ·红豆草黑腐病菌产生粗毒素的生物测定第39-41页
     ·种子根伸长抑制法第39页
     ·离体叶片针刺法第39-40页
     ·粗提液浸渍离体叶片法第40-41页
   ·红豆草黑腐病菌产生毒素组分测定分析第41-43页
     ·红豆草链格孢菌粗毒素的提纯及生物测定第41页
     ·红豆草链格孢菌毒素的气相色谱与质谱分析(GC-MS)结果第41-43页
第四章 讨论第43-48页
   ·红豆草黑腐病菌第43-46页
     ·病原菌鉴定第43-44页
     ·病原菌及其产毒培养条件的研究第44-46页
   ·红豆草黑腐病菌产生毒素组分分析第46-48页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第48-50页
   ·结论第48页
   ·创新点及展望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7页
致谢第57-58页
作者简介第58-59页
导师简介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葡萄灰霉病菌拮抗细菌B1、B5拮抗机理及田间防治研究
下一篇:深绿木霉对草坪禾草根腐病病原的作用机制及深绿木霉生防制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