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2-18页 |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2-15页 |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5-18页 |
| ·云南省地理气候环境 | 第18-21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沥青路面车辙概述及结构特性 | 第22-39页 |
| ·沥青路面车辙形成机理 | 第22-28页 |
| ·沥青路面车辙类型 | 第22-25页 |
| ·沥青路面车辙形成过程 | 第25-28页 |
| ·影响沥青路面车辙的因素 | 第28-29页 |
|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能评价方法 | 第29-30页 |
| ·车辙试验 | 第30-31页 |
| ·动稳定度 | 第30-31页 |
| ·相对变形 | 第31页 |
|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 | 第31-33页 |
| ·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 第33-35页 |
| ·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特性 | 第35页 |
| ·沥青混合料的力学特性 | 第35-39页 |
| 第三章 沥青路面力学理论及模型 | 第39-54页 |
| ·沥青路面力学理论概述 | 第39-40页 |
| ·弹性理论空间问题的基本方程 | 第40-42页 |
| ·弹性层状体系理论 | 第42-48页 |
| ·基本假设 | 第42-43页 |
| ·基本原理 | 第43-48页 |
| ·汽车—路面系统力学分析 | 第48-50页 |
| ·沥青路面力学模型 | 第50-54页 |
| ·弹性地基和板 | 第50-51页 |
| ·弹性半空间 | 第51-52页 |
| ·弹性层状体系 | 第52-53页 |
| ·粘弹性层状体系 | 第53-54页 |
| 第四章 行车荷载及路基路面结构对车辙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54-79页 |
| ·FLAC3D介绍 | 第54-57页 |
| ·软件概述 | 第54-55页 |
| ·FLAC数值模拟原理 | 第55-56页 |
| ·FLAC3D法求解基本原理 | 第55页 |
| ·FLAC3D本构模型 | 第55-56页 |
| ·FLAC3D数值模拟程序介绍 | 第56-57页 |
| ·FLAC3D程序的主要特点 | 第56-57页 |
| ·FLAC3D求解流程说明 | 第57页 |
|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力学模型 | 第57-60页 |
| ·沥青混凝土路面弹性模型假设 | 第57-58页 |
| ·沥青混凝土路基路面结构层组合及材料参数的选择 | 第58页 |
| ·沥青混凝土路面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8-60页 |
| ·荷载作用面积的确定 | 第59页 |
| ·Ansys建模 | 第59-60页 |
| ·荷载的选取 | 第60页 |
| ·边界条件 | 第60页 |
| ·路面结构弯沉及应力计算 | 第60-63页 |
| ·理论计算 | 第60-62页 |
| ·数值计算 | 第62-63页 |
| ·荷载应力分析 | 第63-78页 |
| ·路面结构层内力分析 | 第63-67页 |
| ·路面结构层水平应力σ_v分析 | 第64页 |
| ·路面结构层垂直应力σ(?)分析 | 第64-65页 |
| ·路面结构层竖直剪应力,剪应变分析 | 第65-67页 |
|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 第67页 |
| ·水平力系数不同时各结构层层底拉应力、拉应变计算 | 第67-78页 |
| ·轴载对荷载应力的影响变化 | 第67-71页 |
| ·中面层模量对车辙的影响数值分析 | 第71-73页 |
| ·面层厚度对荷载应力的影响变化 | 第73-75页 |
| ·基层模量对荷载应力的影响变化 | 第75-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0页 |
| ·主要结论 | 第79页 |
| ·车辙成因分析 | 第79页 |
| ·车辙区力学特性分析 | 第79页 |
| ·展望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