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收容教养制度研究
| 内容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2页 |
| 引言 | 第12-14页 |
| 一、收容教养制度概述 | 第14-24页 |
| (一) 收容教养的概念 | 第14页 |
| (二) 收容教养的性质 | 第14-18页 |
| 1.收容教养与行政处罚 | 第15-16页 |
| 2.收容教养与保安处分 | 第16-17页 |
| 3.收容教养与劳动教养 | 第17页 |
| 4.收容教养与收容教育及强制戒毒措施 | 第17-18页 |
| (三) 收容教养的内涵 | 第18-24页 |
| 1.收容教养中的收容 | 第18-21页 |
| 2.收容教养中的教养 | 第21-24页 |
| 二、我国收容教养制度的运行现状 | 第24-36页 |
| (一) 收容教养的法律渊源 | 第24-26页 |
| (二) 收容教养的启动 | 第26-30页 |
| 1.案件事实的审查 | 第26-27页 |
| 2.移送决定的做出 | 第27-28页 |
| 3.期限问题 | 第28-30页 |
| (三) 收容教养的执行 | 第30-34页 |
| 1.执行方式 | 第30-31页 |
| 2.执行场所 | 第31-32页 |
| 3.没有形成弹性的执行期限 | 第32页 |
| 4.缺乏"教后督导"的跟进措施 | 第32-34页 |
| (四) 收容教养的救济状况 | 第34-36页 |
| 1.未能体现对未成年人权益的特殊保护 | 第34页 |
| 2.律师难以介入 | 第34-35页 |
| 3.缺乏控辩双方的对抗 | 第35-36页 |
| 三、对我国收容教养制度的改革设想 | 第36-47页 |
| (一) 建立明确的立法架构 | 第36-38页 |
| 1.收容教养立法模式理论主张评析 | 第36-37页 |
| 2.本文看法 | 第37-38页 |
| (二) 细化合理的制度安排 | 第38-44页 |
| 1.收容对象问题 | 第38-40页 |
| 2.审批制度 | 第40-41页 |
| 3.期限安排 | 第41页 |
| 4.执行方式和场所 | 第41-43页 |
| 5.维权指导 | 第43页 |
| 6.救济制度 | 第43-44页 |
| 7.教后督导 | 第44页 |
| (三) 制定规范的运行程序 | 第44-47页 |
| 1.收容教养的启动 | 第45-46页 |
| 2.收容教养的执行 | 第46-47页 |
| 结语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