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救灾论文

我国政府灾害救助管理的制约因素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1页
一、灾害概述第11-15页
 (一) 灾害的含义第11页
 (二) 灾害的分类第11-12页
 (三) 灾害的特征第12-13页
 (四) 灾害现状及趋势第13-15页
  1. 灾害的人为性剧增第13页
  2. 灾害的发生频率愈来愈密第13页
  3. 灾害的危害面积在蔓延扩大第13-14页
  4. 灾害的危害程度日益严重第14-15页
 (五) 灾害救助的概念第15页
二、影响政府灾害救助管理的因素第15-33页
 (一) 影响灾害救助管理的国情因素第15-19页
  1. 经济因素对灾害救助管理的影响第15-16页
  2. 传统文化因素对灾害救助管理的影响第16-17页
  3. 城镇化与人口因素对灾害救助管理的影响第17-18页
  4. 法律制度因素对灾害救助管理的影响第18-19页
 (二)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因素第19-20页
 (三) 自然灾害因素第20-22页
 (四) 政府自身因素第22-33页
  1. 政府与汶川大地震第22-23页
  2. 政府与生产事故灾害第23-26页
  3. 政府与灾害救助管理主体多元化第26-28页
  4. 政府与灾害救助投入第28-30页
  5. 政府与灾害救助资源流动第30-33页
三、完善我国灾害救助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第33-50页
 (一) 转变灾害救助管理理念第33-36页
  1. 发展经济以完善灾害基本设施第33-34页
  2. 确立标本兼治与科技救灾的新文化理念第34-35页
  3. 控制城镇密度与人口增长率第35页
  4. 加强灾害救助法制建设第35-36页
 (二) 规划人类的作为第36-37页
 (三) 构建统一高效的灾害管理机制第37-38页
 (四) 健全以分级管理为核心的灾害救助管理体系第38-47页
  1. 完善政府的灾害管理体系第38-42页
  2.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第42-44页
  3. 协调政府与多元化灾害救助主体的关系第44-45页
  4. 优化灾害救助款的配置第45-46页
  5. 实现灾害救助资源渠道和救助手段的多样化第46-47页
 (五) 实现可持续发展第47-50页
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后记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公务员绩效管理的“战略性”研究
下一篇: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民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