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7-14页 |
·研究缘起 | 第7页 |
·研究思路 | 第7-8页 |
·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创新点 | 第12-13页 |
·"学科"的定义 | 第13-14页 |
2 对我国民族理论学科性质和功能的再认识 | 第14-25页 |
·我国民族理论研究具有多样化的性质 | 第14-16页 |
·综合性及交叉性 | 第14页 |
·实践性及指导性 | 第14-15页 |
·规律性及预见性 | 第15-16页 |
·我国民族理论研究具有为现实服务的功能 | 第16-19页 |
·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 第16-17页 |
·为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为祖国统一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 第17页 |
·指导民族政策的制定和民族工作的开展。 | 第17-18页 |
·为民族研究的具体学科及各种民族研究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 第18-19页 |
·我国民族理论学科教学具有多样化的性质 | 第19-21页 |
·引导性 | 第19-20页 |
·宣传性 | 第20-21页 |
·大众性 | 第21页 |
·我国民族理论学科教学具有服务社会的功能 | 第21-25页 |
·为社会提供正确的民族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民族观。 | 第21-22页 |
·为西部大开发吸纳建设人才。 | 第22-23页 |
·为民族理论研究队伍的扩大提供人才储备。 | 第23页 |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探究本质的思维。 | 第23-25页 |
3 完善我国民族理论学科建设的途径 | 第25-37页 |
·完善我国民族理论的途径 | 第25-31页 |
·吸收和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这是由我国民族理论研究的综合性及交叉性所决定的。 | 第25-26页 |
·提升我国民族理论研究的实用价值,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是由我国民族理论研究的实践性及指导性所决定的。 | 第26-28页 |
·自觉加强对民族现象、民族问题的规律性研究和预见性研究。这是由我国民族理论研究的规律性及预见性所决定的。 | 第28-29页 |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础上,学习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这是由我国民族理论研究的功能之——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所决定的。 | 第29-31页 |
·完善我国民族理论学科教学的途径 | 第31-37页 |
·以科学、多维的教学理念为基础,培养学生树立科学民族观和学习民族理论的兴趣。这是由我国民族理论学科教学的引导性所决定的。 | 第31-32页 |
·适当扩大教学范围,保障非民族院校学生和非民族学专业学生学习民族理论课程的时间,同时充实我国民族理论学科的人才储备。这是由我国民族理论学科教学的大众性所决定的。 | 第32-33页 |
·从抽象到具体,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讲解与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结合起来,使学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同时也通晓我国的民族政策。这是由我国民族理论学科教学的宣传性所决定的。 | 第33-34页 |
·我国民族理论学科教学要结合对时政热点和具体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并以理性、科学、客观、公正的视角看待各种民族现象和民族问题的思维。这是由我国民族理论学科教学的功能之——"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探究本质的思维"所决定的。 | 第34-37页 |
4 结语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