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二、有关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三、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思路和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私人档案立法的动因与趋势分析 | 第14-24页 |
第一节 私人档案的概念与内涵 | 第14-18页 |
一、国内外关于私人档案概念界定的代表性观点 | 第15-17页 |
二、私人档案的概念界定与内涵分析 | 第17-18页 |
第二节 私人档案立法的动因 | 第18-21页 |
一、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 | 第19页 |
二、私人档案权属保护要求 | 第19-20页 |
三、私人档案科学管理的要求 | 第20页 |
四、私人档案强化监管的要求 | 第20-21页 |
第三节 私人档案立法的趋势 | 第21-22页 |
一、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私人档案法律法规体系的发展趋势 | 第21-22页 |
二、私人档案立法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 第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私人档案立法的原则与核心 | 第24-31页 |
第一节 私人档案立法的基本原则 | 第24-28页 |
一、私人档案立法的指导思想 | 第24-25页 |
二、私人档案立法的共性原则 | 第25-26页 |
三、私人档案立法的个性原则 | 第26-28页 |
第二节 私人档案立法核心的确定 | 第28-30页 |
一、对私人档案所有权的确认 | 第29页 |
二、对私人档案相关权利的保护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私人档案立法制度与主、客体划分 | 第31-38页 |
第一节 私人档案立法的制度建立 | 第31-32页 |
第二节 私人档案立法的主体确立 | 第32-36页 |
一、私人档案立法的义务主体 | 第32-33页 |
二、私人档案立法的权利主体 | 第33-34页 |
三、私人档案立法的层次划分 | 第34-36页 |
第三节 私人档案立法的客体分析 | 第36-37页 |
一、私人档案立法的对象确定 | 第36页 |
二、私人档案立法的适用领域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私人档案立法的主要内容与目的 | 第38-53页 |
第一节 私人档案立法的主要内容 | 第38-50页 |
一、私人档案的收集与积累 | 第38-39页 |
二、私人档案的管理 | 第39-42页 |
三、私人档案的流转 | 第42-43页 |
四、私人档案的价值鉴定 | 第43-45页 |
五、私人档案的利用 | 第45-46页 |
六、私人档案的公布 | 第46-47页 |
七、私人档案的归属 | 第47-48页 |
八、私人档案的权属变更 | 第48-50页 |
第二节 私人档案立法的目的 | 第50-52页 |
一、健全国家法律体系 | 第51页 |
二、规范私人档案管理,为“依法治档”提供依据 | 第51-52页 |
三、为更好地保存“社会记忆”创造条件 | 第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私人档案立法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 第53-57页 |
第一节 与法律、法规相关的问题 | 第53-55页 |
一、对私人档案法律效力的认识 | 第53页 |
二、对私人档案立法效力的考证 | 第53-54页 |
三、私人档案立法与其他法律法规的相互关系问题 | 第54-55页 |
第二节 私人档案利用与保密的关系问题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