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FPGA 基础 | 第10-13页 |
·FPGA 概述 | 第10页 |
·FPGA 的基本架构 | 第10-12页 |
·FPGA 的特点 | 第12-13页 |
·FPGA 的开发流程 | 第1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多FPGA 系统应用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多FPGA 系统的逻辑开发流程 | 第16-17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17-20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7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17-20页 |
2 多 FPGA 系统的系统结构研究 | 第20-28页 |
·多FPGA 系统的互连结构研究 | 第20-24页 |
·线阵结构 | 第20页 |
·网格型(Mesh) | 第20-23页 |
·交叉互连型(Crossbar) | 第23-24页 |
·混合互连型 | 第24页 |
·多FPGA 系统的配置结构研究 | 第24-25页 |
·分散配置结构 | 第24-25页 |
·集中配置结构 | 第25页 |
·小结 | 第25-28页 |
3 多 FPGA 系统的逻辑分割算法研究 | 第28-56页 |
·引言 | 第28页 |
·理论基础 | 第28-29页 |
·图的相关定义 | 第28页 |
·图的相关运算 | 第28-29页 |
·超图的概念 | 第29页 |
·逻辑分割算法 | 第29-54页 |
·以逻辑元件为对象的逻辑分割算法 | 第29-46页 |
·以功能逻辑锥为对象的逻辑分割算法 | 第46-50页 |
·以信息流为对象的分割算法 | 第50-54页 |
·算法比较与分析 | 第54页 |
·小结 | 第54-56页 |
4 多 FPGA 系统的配置和时钟同步方案研究 | 第56-72页 |
·多FPGA 系统的配置方案研究 | 第56-63页 |
·概述 | 第56页 |
·基于Xilinx Platform Flash PROM XCF32P 的并行配置方案 | 第56-63页 |
·多FPGA 系统的时钟同步研究 | 第63-67页 |
·FPGA 的时钟结构 | 第63-65页 |
·多FPGA 系统的时钟同步 | 第65-67页 |
·多FPGA 实验系统设计 | 第67-71页 |
·系统构成 | 第67-69页 |
·系统测试 | 第69-71页 |
·小结 | 第71-72页 |
5 基于 FPGA 的雷达脉冲积累器 | 第72-90页 |
·引言 | 第72页 |
·门限检测基础 | 第72-79页 |
·脉冲积累 | 第79-83页 |
·相干积累 | 第79-80页 |
·非相干积累 | 第80-83页 |
·基于FPGA 的雷达脉冲积累器 | 第83-88页 |
·脉冲积累特性仿真 | 第83-84页 |
·脉冲积累器的硬件实现 | 第84页 |
·FPGA 中实现脉冲积累 | 第84-86页 |
·实验测试与结果分析 | 第86-88页 |
·小结 | 第88-90页 |
6 数字阵列雷达接收机中多 FPGA 系统的应用研究 | 第90-128页 |
·引言 | 第90-91页 |
·阵列天线技术 | 第91-98页 |
·阵列天线基础 | 第91-93页 |
·均匀线阵的分析与仿真 | 第93-95页 |
·圆周阵列的分析与仿真 | 第95-98页 |
·带通采样技术 | 第98-100页 |
·概述 | 第98-99页 |
·带通采样 | 第99-100页 |
·数字下变频技术 | 第100-108页 |
·数字下变频的结构 | 第100-102页 |
·数字Costas 环 | 第102-106页 |
·积分梳状滤波器 | 第106-108页 |
·数字波束形成(DBF)技术 | 第108-119页 |
·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基础 | 第108-109页 |
·波束形成的最佳权向量 | 第109-110页 |
·数字波束形成的高效算法-CORDIC 算法 | 第110-113页 |
·基于CORDIC 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 | 第113-119页 |
·基于多FPGA 系统的数字阵列雷达接收机的硬件实现 | 第119-124页 |
·实验测试 | 第124-126页 |
·小结 | 第126-128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128-130页 |
·全文总结 | 第128-129页 |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129-130页 |
致谢 | 第130-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42页 |
附录 | 第142-143页 |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42页 |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42-143页 |
C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