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引言 | 第12-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44页 |
·电磁超介质(Metamaterials)及左手材料的基本电磁理论 | 第16-24页 |
·左手材料中的电磁波传输 | 第18-19页 |
·能量密度和群速度 | 第19-21页 |
·负折射 | 第21-24页 |
·负折射材料的设计及发展现状 | 第24-32页 |
·负折射率介质的结构设计与实现 | 第25-30页 |
·左手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30-32页 |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与光学异常透射 | 第32-44页 |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PP) | 第33-35页 |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 | 第35-40页 |
·金属板上亚波长周期孔阵列的超强透射 | 第40-44页 |
第二章 电磁场数值计算方法简介 | 第44-60页 |
·电磁场的基本理论 | 第44-48页 |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微分和积分形式 | 第44-45页 |
·复数形式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 第45-46页 |
·本构关系 | 第46-47页 |
·波动方程 | 第47-48页 |
·电磁场数值计算方法 | 第48-52页 |
·有限元法(FEM) | 第48-50页 |
·有限积分法(FIT) | 第50-51页 |
·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 | 第51-52页 |
·基于数值模拟判研究人造结构左手性能的几种方法 | 第52-54页 |
·利用FEM,FIT以及参数反演程序研究左手材料的可靠性验证 | 第54-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三章 双环共振器结构的反对称模和负折射实现 | 第60-69页 |
·前言 | 第60-61页 |
·双环共振器环面的透射谱 | 第61-62页 |
·垂直环面入射激发的反对称模和对称模 | 第62-63页 |
·结构参数对反对称模的影响 | 第63-65页 |
·反对称模对负折射的贡献 | 第65-66页 |
·双环共振器结构的负折射验证 | 第66-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四章 低损高透射的等方型太赫兹超介质 | 第69-79页 |
·前言 | 第69-70页 |
·偏振独立的等方型太赫兹超介质结构设计 | 第70-71页 |
·传输结果与有效介质参数 | 第71-73页 |
·负折射的楔型结构验证 | 第73-74页 |
·电结构和磁结构尺寸对左手性能的影响 | 第74-76页 |
·磁响应的有效电路模型 | 第76-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五章 渔网电磁超介质结构左手传输通带的异常透射研究 | 第79-91页 |
·前言 | 第79-80页 |
·金属层和电介质层厚度对等方型渔网结构左手性能的影响 | 第80-81页 |
·金属层厚度对矩形孔渔网结构左手性能的影响 | 第81-85页 |
·矩形孔渔网结构的周期单元 | 第82页 |
·矩形孔尺寸固定时,金属层厚度对渔网结构左手性能的影响 | 第82-83页 |
·品质因数最大值对应激发波长固定时,金属层厚度与渔网结构左手性能的关系 | 第83-85页 |
·矩形孔渔网结构左手传输峰的超透射现象研究 | 第85-88页 |
·矩形孔内电磁波传输模拟 | 第88-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六章 偏振可控的双左手通带电磁超介质及其局域场增强效应 | 第91-102页 |
·前言 | 第91页 |
·偏振控制的双左手通带超材料结构设计 | 第91-92页 |
·对称十字孔结构的左手传输性能 | 第92-93页 |
·不对称十字孔的左手传输性能对偏振以及结构不对称性的依赖关系 | 第93-96页 |
·双左手频带的负折射证明 | 第96-97页 |
·利用磁响应等效电路模型研究左手频带对结构不对称性的依赖关系 | 第97-98页 |
·SPPs关联的共振磁模的局域场增强 | 第98-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七章 不对称双劈裂环阵列结构的可调谐等离子体共振性能及局域场增强效应 | 第102-113页 |
·前言 | 第102-103页 |
·结构和计算方法 | 第103页 |
·等离子体共振对结构不对称性的依赖 | 第103-105页 |
·不同等离子体模式的电场增强效应 | 第105-108页 |
·等离子体共振的调谐 | 第108-109页 |
·不同金属质地对不对称双劈裂环阵列结构消光性能和场增强效应的影响 | 第109-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3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1-133页 |
致谢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