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 第1-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21页 |
| ·工程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7-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8页 |
| ·有限元方法发展现状 | 第8-10页 |
| ·灵敏度问题研究发展现状 | 第10-15页 |
| ·重分析方法主要分类 | 第15-18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 第二章 单参数实模态灵敏度算法 | 第21-35页 |
| ·引言 | 第21页 |
| ·基础知识 | 第21-23页 |
| ·实模态一阶灵敏度 | 第23-30页 |
| ·模态展开法的误差处理 | 第23-29页 |
| ·Neumann 级数展开法 | 第23-26页 |
| ·Wang B.P 修正模态法 | 第26-27页 |
| ·高精度截尾模态展开法 | 第27-29页 |
| ·迭代模态法 | 第29-30页 |
| ·子结构实模态灵敏度综合法 | 第30-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三章 多参数结构实模态摄动灵敏度分析 | 第35-59页 |
| ·引言 | 第35页 |
| ·问题描述 | 第35-38页 |
| ·实模态一阶摄动灵敏度 | 第38-40页 |
| ·特征值一阶摄动灵敏度计算方法 | 第38-39页 |
| ·特征向量一阶摄动灵敏度计算方法 | 第39-40页 |
| ·实模态二阶摄动灵敏度 | 第40-44页 |
| ·特征值二阶摄动灵敏度计算方法 | 第40-42页 |
| ·特征向量二阶摄动灵敏度计算方法 | 第42-44页 |
| ·实模态摄动灵敏度矩阵 | 第44-45页 |
| ·数值算例 | 第45-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四章 单参数复模态灵敏度算法 | 第59-82页 |
| ·引言 | 第59页 |
| ·基础知识 | 第59-61页 |
| ·复模态一阶灵敏度 | 第61-71页 |
| ·改进模态法 | 第61-63页 |
| ·Sondipon Adhikari 降维模态展开法 | 第63-69页 |
| ·R.Z.Zimoch 算法 | 第69-71页 |
| ·复模态二阶灵敏度 | 第71-80页 |
| ·Najeh Guedria 代数法 | 第71-76页 |
| ·Sondipon Adhikari 全模态展开法 | 第76-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 第五章 多参数结构复模态摄动灵敏度分析 | 第82-103页 |
| ·引言 | 第82页 |
| ·问题描述 | 第82-86页 |
| ·复模态一阶摄动灵敏度 | 第86-88页 |
| ·复特征值一阶摄动灵敏度 | 第86页 |
| ·复特征向量一阶摄动灵敏度 | 第86-88页 |
| ·复模态二阶摄动灵敏度 | 第88-95页 |
| ·复特征值二阶摄动灵敏度 | 第88-90页 |
| ·复特征向量二阶摄动灵敏度 | 第90-95页 |
| ·复模态摄动灵敏度矩阵 | 第95-97页 |
| ·数值算例 | 第97-10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 第六章 多参数结构二阶摄动灵敏度算法实现 | 第103-112页 |
| ·引言 | 第103页 |
| ·程序开发功能与平台 | 第103-104页 |
| ·多参数结构特征问题灵敏度计算和软件二次开发 | 第104-105页 |
| ·建立结构模型的有限元数据 | 第104页 |
| ·多参数结构摄动灵敏度重分析流程 | 第104-105页 |
| ·软件二次开发命令介绍 | 第105-106页 |
| ·灵敏度程序案例 | 第106-11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0-112页 |
| 第七章 结语与展望 | 第112-114页 |
| ·结语 | 第112-113页 |
| ·展望 | 第113-11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4-124页 |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简介 | 第124-125页 |
| 致谢 | 第125-126页 |
| 摘要 | 第126-128页 |
| Abstract | 第128-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