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歧口凹陷主断裂系统形成演化及油气地质意义

作者简介第1-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3页
第一章 前言第13-18页
   ·论文选题的来源、依据及意义第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3-14页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法第14-16页
     ·研究内容第14-15页
     ·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法第15-16页
   ·论文的主要工作量及创新认识第16-18页
第二章 歧口凹陷区域地质背景第18-26页
   ·盆地构造及单元划分第18-20页
   ·地层第20-23页
     ·前古近系地层第21-22页
     ·古近系地层第22页
     ·新近系和第四系地层第22-23页
   ·岩浆岩第23页
   ·区域构造背景第23-26页
     ·区域构造演化第23-24页
     ·歧口凹陷新生代演化阶段划分第24-26页
第三章 歧口凹陷主断裂系统几何学特征第26-37页
   ·断层的级别和分类第26-28页
   ·主要断裂带结构构造特征第28-37页
     ·沧东断裂第29-30页
     ·海河—新港断裂带第30-31页
     ·北大港—滨海一号断裂带第31-33页
     ·歧中—歧东断裂带第33-34页
     ·南大港断裂带第34-35页
     ·埕北断阶带第35-37页
第四章 歧口凹陷断裂活动性定量研究第37-50页
   ·断裂定量研究技术概述第37-39页
     ·位移距离法第37-38页
     ·断层落差第38-39页
   ·主要断裂的活动性分析第39-46页
     ·沧东断层第39-40页
     ·新港—海河断裂带第40-41页
     ·北大港—滨海一号断裂带第41-42页
     ·南大港断裂带第42-43页
     ·歧中断裂带第43页
     ·埕北断阶带第43-46页
   ·主要断裂的扩展模式第46-48页
   ·断裂活动的成因机制分析第48-50页
第五章 主断裂活动对盆地隆凹格局的控制分析第50-59页
   ·歧口凹陷构造演化史第50-53页
     ·构造演化史分析第50-52页
     ·沉降史分析第52-53页
   ·主断裂活动对盆地隆凹格局的控制第53-59页
     ·平面上隆凹格局的演化第53-55页
     ·剖面上隆凹格局样式第55-56页
     ·盆地古构造格架第56-59页
第六章 歧口凹陷主断裂系统油气地质意义第59-67页
   ·断裂系统对烃源岩分布的影响第59-60页
   ·断裂系统对油气运移的影响第60-61页
   ·断裂活动阶段与油气分布第61-62页
   ·断裂活动迁移与油气平面分布第62页
   ·油气成藏模式第62-67页
     ·油气分布类型第62-64页
     ·油气聚集带与模式第64-67页
结论第67-69页
致谢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三中亚段砂岩透镜体油藏成藏动力学过程分析
下一篇: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盆地结构构造及其形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