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区建设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3页 |
| 引论 | 第13-18页 |
| 1.问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 2.已有研究成果述评 | 第14-16页 |
| 3.研究宗旨和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 4.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第一章 大学生社区建设概论 | 第18-27页 |
| ·何谓大学生社区建设 | 第18-22页 |
| ·大学生社区概念 | 第18-20页 |
| ·大学生社区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 第20-21页 |
| ·大学生社区建设的概念 | 第21-22页 |
| ·大学生社区的特征 | 第22-23页 |
| ·社区主体的集群性 | 第22页 |
| ·社区活动的可控性 | 第22页 |
| ·社区环境的可塑性 | 第22页 |
| ·人口结构的差异性 | 第22-23页 |
| ·运行方式的特殊性 | 第23页 |
| ·大学生社区建设的意义 | 第23-27页 |
| ·大学生社区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 第23页 |
| ·大学生社区建设是促进大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 第23-25页 |
| ·大学生社区建设是促进大学和谐发展的需要 | 第25-27页 |
| 第二章 大学生社区建设的目标 | 第27-30页 |
| ·建设学习型学生社区 | 第27-28页 |
| ·建设生活共同体型学生社区 | 第28-29页 |
| ·建设精神和谐型学生社区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大学生社区建设的原则 | 第30-33页 |
| ·主体性原则 | 第30-31页 |
| ·导向性原则 | 第31页 |
| ·系统性原则 | 第31-32页 |
| ·开放性原则 | 第32-33页 |
| 第四章 大学生社区建设的内容 | 第33-42页 |
| ·大学生社区教育建设 | 第33-35页 |
| ·思想品德教育 | 第33-34页 |
| ·心理健康教育 | 第34页 |
| ·就业指导教育 | 第34-35页 |
| ·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 | 第35-38页 |
| ·健全大学生社区文化配套设施 | 第36页 |
| ·开展创新型、人性化的社区文化活动 | 第36-37页 |
| ·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 第37-38页 |
| ·大学生社区管理建设 | 第38-40页 |
| ·大学生社区党团组织建设 | 第38-39页 |
| ·大学生社区管理机构建设 | 第39页 |
| ·大学生社区工作队伍建设 | 第39-40页 |
| ·大学生社区环境建设 | 第40-42页 |
| ·物质环境建设 | 第41页 |
| ·文化软环境建设 | 第41-42页 |
| 第五章 大学生社区建设的实施 | 第42-49页 |
| ·大学自治是大学生社区建设的基本前提 | 第42-43页 |
| ·建立机制是大学生社区建设的重要基础 | 第43页 |
| ·教育引导是大学生社区建设的核心 | 第43-44页 |
| ·建立战略联盟是大学生社区建设的主要方式 | 第44-46页 |
| ·凝聚社会力量是大学生社区建设的重要支持 | 第46-47页 |
| ·优化管理是大学生社区建设的重要保障 | 第47-49页 |
| 第六章 大学生社区建设的评价 | 第49-52页 |
| ·建立大学生社区建设评价的机制 | 第49页 |
| ·完善大学生社区建设评价的标准 | 第49-50页 |
| ·保障大学生社区建设评估的实施 | 第50-51页 |
| ·加强大学生社区建设评估结果的反馈 | 第51-52页 |
| 结语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59页 |
| 个人简历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