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程序分流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一、侦查程序分流制度的内涵分析 | 第14-20页 |
(一) 侦查程序分流概念阐述 | 第14页 |
(二) 各国侦查程序分流实践考察 | 第14-18页 |
1. 美国的侦查程序分流 | 第15页 |
2. 英国的侦查程序分流 | 第15-16页 |
3. 德国的侦查程序分流 | 第16-17页 |
4. 日本的侦查程序分流 | 第17-18页 |
(三) 各国侦查程序分流特点分析 | 第18-20页 |
1. 侦查程序分流的权力行使模式 | 第18页 |
2. 侦查程序分流适用的案件范围 | 第18-19页 |
3. 侦查程序分流适用的条件 | 第19-20页 |
二、侦查程序分流制度的价值分析 | 第20-26页 |
(一) 非刑罚化与侦查程序分流 | 第21-23页 |
1. 目的刑理论的兴起 | 第21-22页 |
2. 非刑罚化的产物 | 第22-23页 |
(二) 诉讼经济与侦查程序分流 | 第23-24页 |
1. 诉讼经济原则的内涵 | 第23页 |
2. 侦查程序分流的经济分析 | 第23-24页 |
(三) 人本主义与侦查程序分流 | 第24-26页 |
1. 人本主义的内涵 | 第24-25页 |
2. 人本主义对侦查程序分流的启示 | 第25-26页 |
三、我国侦查程序分流的现实基础 | 第26-34页 |
(一) 我国的刑事侦查政策与实践 | 第26-28页 |
(二) 我国刑事侦查实践的困境 | 第28-31页 |
1. 警察背负重大办案压力 | 第28-29页 |
2. 刑事普通程序不堪重负 | 第29-30页 |
3. 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被漠视 | 第30-31页 |
(三) 我国引入刑事侦查程序分流的现实性 | 第31-34页 |
1. 警察自由裁量权与侦查程序分流 | 第31-32页 |
2. 被害人与侦查程序分流 | 第32-33页 |
3. 民意与侦查程序分流 | 第33-34页 |
四、构建我国的侦查程序分流制度 | 第34-43页 |
(一) 侦查程序分流的适用标准 | 第34-35页 |
1. 外国侦查程序分流的适用标准 | 第34-35页 |
2. 我国侦查程序分流适用标准的设定 | 第35页 |
(二) 我国侦查程序分流制度的构建 | 第35-43页 |
1. 侦查程序分流权力的行使主体 | 第35-36页 |
2. 侦查程序分流适用的对象 | 第36-37页 |
3. 侦查程序分流适用的条件 | 第37-39页 |
4. 侦查程序分流中的权力监督和权利救济 | 第39-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47-48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