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略词表 | 第10-12页 |
1 前言 | 第12-21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抗坏血酸在植物中的生理功能 | 第13-15页 |
·在抗氧化系统中的作用 | 第13-14页 |
·作为酶的辅助因子 | 第14页 |
·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 第14-15页 |
·高等植物中抗坏血酸的生物合成途径 | 第15-16页 |
·抗坏血酸合成相关酶的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GDP-D-甘露糖焦磷酸化酶(GMP)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GDP-甘露糖-3',5'-差向异构酶(GME)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肌醇氧酶(MIOX)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L-半乳糖酸-1,4-内酯脱氢酶(GLDH)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8页 |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植物材料 | 第21页 |
·菌株、基因及质粒载体 | 第21页 |
·试剂与引物 | 第21-22页 |
·所用溶液配方 | 第22页 |
·实验方法 | 第22-28页 |
·小量法提取番茄DNA | 第22-23页 |
·Trizol法提取植物总RNA | 第23-24页 |
·反转录RNA获得cDNA第一条链 | 第24页 |
·农杆菌介导番茄遗传转化 | 第24-25页 |
·转基因番茄植株的分子检测 | 第25-26页 |
·转基因番茄植株AsA含量的测定 | 第26页 |
·添加AsA、MI对GME、MIOX酶活性的影响 | 第26页 |
·转基因材料抗逆性的初步分析 | 第26-2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47页 |
·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 第28-29页 |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 | 第29-34页 |
·T_0代转基因番茄的PCR检测 | 第29-30页 |
·T_0代转基因番茄植株靶基因表达量分析 | 第30-32页 |
·T_1代转基因番茄的遗传分析 | 第32-34页 |
·基因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 | 第34-36页 |
·GME1基因在番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 第34-35页 |
·GME2基因在番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 第35页 |
·MIOX基因在番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 第35-36页 |
·转基因番茄T_0代AsA含量测定 | 第36-40页 |
·GME1转基因番茄T_0代AsA含量测定 | 第36-37页 |
·GME2转基因番茄T_0代AsA含量测定 | 第37-39页 |
·MIOX转基因番茄T_0代AsA含量测定 | 第39-40页 |
·添加AsA、MI分别对GME酶活性、MIOX酶活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AsA对GME酶活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MI对MIOX酶活性的影响 | 第41页 |
·转基因材料抗逆性的初步分析 | 第41-44页 |
·逆境下基因表达分析 | 第41-42页 |
·种子发芽耐盐性实验 | 第42-44页 |
·转基因植株离体叶片失水率 | 第44-45页 |
·转基因植株抗氧化能力检测 | 第45-47页 |
4 讨论 | 第47-51页 |
·有关GDP-甘露糖-3',5'-差向异构酶 | 第47页 |
·有关肌醇氧酶 | 第47-48页 |
·KM喷施方法研究转基因植株后代遗传分离的初步探讨 | 第48-49页 |
·抗坏血酸含量测量方法 | 第49页 |
·转基因调控抗坏血酸生物合成的效果 | 第49-50页 |
·通过调控VC合成基因达到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可行性分析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