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道德教育论文

论中国公民社会形成的趋势及其对道德教育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引言第10-15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0页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第10-13页
  (一) 关于公民社会理论的研究第10-12页
  (二) 关于公民社会中道德教育的研究第12-13页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页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3-15页
第一部分 公民社会的简述第15-29页
 一、公民社会的相关概念及理论阐释第15-21页
  (一) 公民社会的概念演变第15-16页
  (二) 公民社会的基本理论第16-19页
  (三) 中国公民社会理论的初步研究成果第19-21页
 二、中国现代化转型中的公民社会趋向第21-27页
  (一) 中国公民社会形成的可能性第21-23页
  (二) 中国公民社会形成的必然性第23页
  (三) 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与现状第23-26页
  (四) 中国公民社会的特点第26-27页
 三、公民社会的伦理学意蕴第27-29页
  (一) 公民社会的主体要素——公民第27页
  (二) 公民社会的基本伦理维度第27-29页
第二部分 公民社会视域下的中国道德教育简析第29-37页
 一、国家与社会高度统一中道德教育的历史局限第29-31页
  (一) 道德教育的政治化第29-30页
  (二) 道德教育的理想化第30页
  (三) 道德教育的整体化第30-31页
 二、公民社会初显过程中道德教育的误区第31-34页
  (一) 道德教育的多元化思想第31-32页
  (二) 道德教育的功利化倾向第32-33页
  (三) 主体性道德教育的“矫枉过正”第33-34页
 三、中国公民社会对现代道德教育的期待第34-37页
  (一) 中国公民社会的基本伦理精神第34-35页
  (二) 公民社会兴起亟待现代道德教育转型第35-37页
第三部分 公民社会影响下中国道德教育的发展趋势第37-47页
 一、公民社会形成过程中道德教育理念的转变第37-40页
  (一) 培养独立人格第37页
  (二) 高扬权利意识第37-38页
  (三) 培育契约观念第38-40页
 二、中国公民社会影响下道德教育参照的原则第40-42页
  (一) 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统一第40页
  (二) 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统一第40-41页
  (三) 多元价值与一元价值的统一第41-42页
 三、公民社会形成过程中道德教育路径的寻求第42-47页
  (一) 家庭:道德教育的摇篮第42-43页
  (二) 学校:道德教育的关键第43-44页
  (三) 社会:道德教育的重要影响力量第44-47页
结束语第47-48页
注释第48-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致谢第54-55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试论我国公共政策的执行中的问题与偏差
下一篇:新中国前十七年间英模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