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9页 |
第二章 文献评论 | 第9-13页 |
·中国劳动力流动决定因素的既有研究 | 第9页 |
·同群效应及其非线性性 | 第9-11页 |
·同群效应的识别 | 第1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13页 |
第三章 一个关于社会互动和同群效应的模型 | 第13-16页 |
·模型结构 | 第13-14页 |
·对社会互动的设定 | 第14页 |
·求解最优劳动力流动决策 | 第14-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四章 数据描述 | 第16-19页 |
·数据来源 | 第16页 |
·样本筛选和被解释变量定义 | 第16页 |
·同群效应与社会互动的定义和度量 | 第16-18页 |
·其他控制变量与简要数据描述 | 第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五章 模型与回归结果 | 第19-24页 |
·Probit回归 | 第19-22页 |
·稳健性检验 | 第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六章 内生性检验:阶级成分与社会互动 | 第24-27页 |
·Probit回归(连续型社会互动) | 第24页 |
·工具变量的选取和两阶段工具变量-Probit回归 | 第24-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七章 同群效应与公共政策 | 第27-30页 |
·劳动力流动均衡的计算 | 第27-28页 |
·促进劳动力流动的公共政策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4页 |
附录1:probit模型偏效应的推导 | 第34-35页 |
附录2:对非线性同群效应的理解 | 第35-51页 |
后记和致谢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