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环境法的革新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8-12页 |
·环境与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 | 第8-9页 |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与中国环境危机 | 第9-12页 |
·世界环境问题 | 第9-10页 |
·中国环境危机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法的变迁 | 第12-28页 |
·环境问题与环境法的缘起 | 第12-16页 |
·环境问题及其原因 | 第12-14页 |
·传统法的困境与环境法的兴起 | 第14-16页 |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法的进步 | 第16-28页 |
·可持续发展观的由来 | 第16-20页 |
·可持续发展观孕育的时代背景 | 第16-17页 |
·可持续发展观的产生与发展 | 第17-18页 |
·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 第18-20页 |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法理念与精神 | 第20-23页 |
·环境法的理念 | 第20-22页 |
·环境法的精神 | 第22-23页 |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法的更新 | 第23-28页 |
·可持续发展观在国际环境法中的体现 | 第24-26页 |
·可持续发展观在各国环境法中的体现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法的价值取向 | 第28-43页 |
·人类正义——人与人和睦相处 | 第29-36页 |
·代内正义——同代人间利益的博弈 | 第29-31页 |
·国家间正义问题 | 第29-30页 |
·地区间正义问题 | 第30-31页 |
·代际正义——世代人间利益的平衡 | 第31-36页 |
·代际正义的涵义 | 第31-32页 |
·理论的撞击 | 第32-34页 |
·从理论到实践 | 第34-36页 |
·自然正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第36-43页 |
·自然的内在价值 | 第36-37页 |
·自然的权利 | 第37-39页 |
·自然的维权之路 | 第39-43页 |
·人类的义务 | 第39-40页 |
·缘于自然的诉讼 | 第40-43页 |
第四章 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环境法的反思 | 第43-57页 |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法目的 | 第43-47页 |
·理论争鸣 | 第43-44页 |
·立法实践 | 第44-46页 |
·中国选择 | 第46-47页 |
·环境法律体系的现状与革新 | 第47-52页 |
·中国环境法律体系 | 第47-48页 |
·外国环境法律体系 | 第48-49页 |
·中外环境法比较分析及中国环境法的发展方向 | 第49-52页 |
·中国环境法革新中的难题与对策 | 第52-57页 |
·健全配套机制以转变发展观 | 第52-54页 |
·优化权力运行模式以加强执法力度 | 第54-55页 |
·深化公众监督以提升公众参与度 | 第55-57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57-58页 |
后记 | 第58-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