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4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土壤空间变异性研究成果及现状 | 第12-14页 |
·研究方法不断改进与完善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在深度与广度方面不断拓展 | 第13-14页 |
·土壤特性空间变异的影响因素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土壤特性空间变异研究方法 | 第15-19页 |
·传统统计分析方法 | 第15页 |
·地统计学分析方法 | 第15-19页 |
·土壤空间变异性研究展望 | 第19-21页 |
·“3S”技术在土壤空间变异性研究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时空结合的变异性研究 | 第20页 |
·强化土壤综合特性空间变异性的研究 | 第20-21页 |
·与数学模型有机结合 | 第21页 |
·现代历史尺度范围内人为活动对于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 | 第21-22页 |
·尚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研究地区概况及研究内容 | 第24-31页 |
·研究地区概况 | 第24-27页 |
·研究地区自然条件 | 第24页 |
·研究地区土壤类型 | 第24-27页 |
·研究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研究主要内容 | 第27-28页 |
·技术路线 | 第28页 |
·研究地区调查与试验设计 | 第28-31页 |
·研究地区施肥历史及现状 | 第29-30页 |
·试验设计 | 第30-31页 |
第三章 人为活动对于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碳酸钙空间变异性作用与影响 | 第31-3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试验设计 | 第31-32页 |
·测定项目及测定方法 | 第3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2-37页 |
·土壤有机质与碳酸含量的变化情况 | 第32-33页 |
·土壤有机质与碳酸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 | 第33-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土壤物理性状空间变异性研究 | 第38-4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8-39页 |
·试验设计 | 第38-39页 |
·测定项目及测定方法 | 第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4页 |
·农田土壤物理性质的基本现状分析 | 第39-40页 |
·农田土壤物理特性的空间变异特征 | 第40-41页 |
·关中农田土壤物理特性空间分布现状 | 第41-44页 |
·结论 | 第44-46页 |
第五章 人为活动对土壤团聚状况的影响 | 第46-5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6-47页 |
·试验设计 | 第46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46-4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7-52页 |
·土壤团聚体组成状况 | 第47-48页 |
·土壤团聚体统计特征值 | 第48-49页 |
·土壤大团聚体变异性 | 第49-51页 |
·水稳性团聚体变异性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54-57页 |
·主要结论 | 第54-55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55-56页 |
·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