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渭河下游水质模拟及评价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 ·相关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综述 | 第9-11页 |
| ·水质模型的研究进展 | 第9页 |
| ·GIS的发展现状及应用研究 | 第9-10页 |
| ·水质模型与GIS的结合 | 第10-11页 |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 ·论文结构 | 第12-1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研究基础 | 第14-27页 |
| ·渭河基本概况 | 第14-16页 |
| ·地理位置 | 第14页 |
| ·自然状况 | 第14-16页 |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16页 |
| ·渭河水质特性 | 第16-20页 |
| ·水环境特征 | 第16-17页 |
| ·水质监测 | 第17-18页 |
| ·水质状况 | 第18-20页 |
| ·水质研究方法介绍 | 第20-24页 |
| ·典型水质预测模型介绍 | 第20-21页 |
| ·典型水质评价方法介绍 | 第21-23页 |
| ·渭河下游水质预测模型的选用 | 第23页 |
| ·渭河下游水质评价模型的选用 | 第23-24页 |
| ·GIS技术方法 | 第24-25页 |
| ·GIS概述 | 第24-25页 |
| ·GIS与水质模型结合方式 | 第25页 |
| ·研究数据介绍 | 第25-26页 |
| ·数据来源 | 第25页 |
| ·水质因子的选取 | 第25-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渭河下游水质模拟与分析 | 第27-49页 |
| ·WASP水质模型原理 | 第27-31页 |
| ·WASP概述 | 第27页 |
| ·WASP的组成 | 第27-28页 |
| ·WASP的工作原理 | 第28-30页 |
| ·WASP运行机制 | 第30-31页 |
| ·渭河WASP水质模型的建立 | 第31-34页 |
| ·基本假设条件 | 第31页 |
| ·水质方程简化 | 第31-33页 |
| ·河流概化与分段 | 第33-34页 |
| ·时间的概化 | 第34页 |
| ·模型参数的率定 | 第34-38页 |
| ·程序的运行及结果验证 | 第38-41页 |
| ·实验数据 | 第38页 |
| ·实验的软硬件环境 | 第38页 |
| ·程序运行 | 第38-40页 |
| ·结果验证 | 第40-41页 |
| ·基于GIS的图形后处理 | 第41-46页 |
| ·ArcGIS平台数据处理 | 第42-44页 |
| ·WASP空间格网图的生成 | 第44-46页 |
| ·结果显示和分析 | 第46-48页 |
| ·COD模拟结果 | 第46页 |
| ·结果分析 | 第46-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四章 渭河下游水质评价与分析 | 第49-61页 |
| ·模糊综合法原理 | 第49-50页 |
| ·准备工作 | 第50-51页 |
| ·水质评价标准 | 第50-51页 |
| ·水质评价因子选取 | 第51页 |
| ·实验数据整理 | 第51页 |
| ·渭河干流下游河段水质评价 | 第51-55页 |
| ·模糊综合法隶属函数的确定 | 第52-54页 |
| ·模糊综合法权重因子的确定 | 第54-55页 |
| ·水质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55-59页 |
| ·计算结果 | 第55-56页 |
| ·结果分析 | 第56-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第五章 污染原因剖析及控制对策 | 第61-65页 |
| ·污染特征总结 | 第61页 |
| ·原因剖析 | 第61-64页 |
| ·防控建议 | 第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8页 |
| ·论文总结 | 第65-67页 |
| ·研究工作展望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