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工程论文--农田水利论文--水源论文--地下水的利用论文

干旱区典型地下水系统的动态模拟与模拟优化耦合管理模型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1 引言第9-22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1-19页
     ·地下水系统模拟第11-16页
     ·地下水资源管理第16-19页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9-20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技术路线第20页
   ·创新点第20-22页
2 研究区基本概况第22-36页
   ·交通与位置第22-23页
   ·自然地理概况第23-36页
     ·河流水系第23页
     ·气象概况第23-24页
     ·地形地貌第24-25页
     ·区域地质概况第25-31页
     ·水文地质条件第31-36页
3 水文地质参数的获取第36-70页
   ·抽水试验第36-37页
     ·潜水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第36-37页
     ·承压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第37页
   ·核磁共振地下水勘察第37-53页
     ·核磁共振地下水勘察基本原理第38-42页
     ·核磁共振地下水勘察仪野外布置方法及解译成果概述第42-44页
     ·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价值具体表现第44-45页
     ·核磁共振技术在本研究中的应用第45-53页
   ·研究区水文地质参数的空间变异性第53-70页
     ·地质统计学的基本工具-变差函数第53-57页
     ·普通克立格法第57-59页
     ·泛克立格法第59-61页
     ·协同克立格法第61-63页
     ·泛协克立格法第63-65页
     ·水文地质参数空间变异性分析第65-70页
4 地下水资源评价第70-72页
   ·地下水资源量第70页
   ·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第70-72页
5 地下水系统动态数值模拟第72-95页
   ·模拟软件的选择及 GMS6.0 简介第72-73页
     ·GMS6.0 简介第72页
     ·GMS6.0 软件优点第72-73页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第73-83页
     ·模拟计算范围第73-74页
     ·含水层(组)结构的概化第74-83页
   ·数学模型及数值方法第83-87页
     ·数学模型第83-84页
     ·数学模型求解第84-87页
   ·数学模型的识别及校正第87-93页
     ·参数的拟合(模拟识别)第87-90页
     ·模型检验第90-93页
     ·模型结果分析第93页
   ·模型预报第93-95页
6 地下水管理模型研究第95-112页
   ·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概述第95-98页
     ·大系统分解协调理论第95-96页
     ·大系统协调原理第96-98页
   ·水资源大系统分解协调模拟优化管理模型第98-104页
     ·模型整体结构第98-100页
     ·总第一级管理模型第100-104页
     ·总第二级管理模型第104页
   ·基础数据推求第104-107页
     ·各引水渠首限制流量第104-105页
     ·地下水位及地下水埋深允许限制值第105页
     ·各分区及分区内各亚区综合影响函数的确定第105-107页
   ·模型求解第107-112页
     ·求解总第一级管理模型第107页
     ·求解总第二级管理模型第107页
     ·分解协调管理模型协调运行第107-112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12-115页
   ·结论第112-113页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第113-115页
致谢第115-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22页
作者简介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遥感技术的干旱灌区水盐平衡及生态需水研究
下一篇:河套灌区畦田节水改造关键技术和灌溉决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