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一、诱惑侦查概述 | 第10-17页 |
(一) 诱惑侦查的产生 | 第10-11页 |
(二) 诱惑侦查的含义 | 第11-12页 |
(三) 诱惑侦查的概念辨析 | 第12-14页 |
1.诱惑侦查与警察圈套 | 第12-13页 |
2.诱惑侦查与卧底侦查 | 第13页 |
3.诱惑侦查与特情侦查 | 第13-14页 |
4.诱惑侦查与控制下交付 | 第14页 |
(四) 诱惑侦查的分类 | 第14-17页 |
1.犯意诱发型诱惑侦查和机会提供型诱惑侦查 | 第14-15页 |
2.诱人犯罪型诱惑侦查和促使暴露型诱惑侦查 | 第15页 |
3.对既有对象的诱惑侦查和对潜在对象的诱惑侦查 | 第15-17页 |
二、诱惑侦查司法控制的比较研究 | 第17-24页 |
(一) 美国诱惑侦查的司法控制------"陷阱之法理" | 第17-19页 |
·年Board of Commissioners V.Backus案------美国最早涉及陷阱的案件 | 第17页 |
·年Sorrels V.United States案------"陷阱抗辩"(entrapment defense)的首次确立 | 第17-18页 |
·年Sherman V.United States提供毒品案------"陷阱之法理"(law of entrapment)形成的标志 | 第18页 |
·年United States V.Russell案与1978年United States V.Twigg制造毒品案-----正当程序抗辩及诱惑侦查立法规制的逐渐形成 | 第18-19页 |
(二) 欧洲大陆国家诱惑侦查的司法控制-----"诱惑者之法理" | 第19-21页 |
1."诱惑者之法理" | 第19-20页 |
2.德国与法国对待诱惑侦查的态度 | 第20页 |
3.欧洲人权法院的诱惑侦查司法判例 | 第20-21页 |
(三) 日本诱惑侦查的司法控制 | 第21-23页 |
1.概述 | 第21页 |
2.有关诱惑侦查的典型判例 | 第21-23页 |
(四) 国际公约对诱惑侦查的具体规定 | 第23页 |
(五) 对比各国的诱惑侦查司法控制得到的启示 | 第23-24页 |
三、我国诱惑侦查的司法实践及现状分析 | 第24-27页 |
(一) 我国诱惑侦查的司法实践 | 第24-25页 |
(二) 我国诱惑侦查的现状分析 | 第25-27页 |
1.诱惑侦查"无法可依" | 第25页 |
2.诱惑侦查没有任何规制 | 第25-26页 |
3.诱惑侦查的结果难于判断 | 第26-27页 |
四、我国诱惑侦查的司法控制 | 第27-37页 |
(一) 我国建立诱惑侦查司法控制的必要性 | 第27页 |
(二) 诱惑侦查司法控制应遵循的原则 | 第27-30页 |
1.正当程序原则 | 第27-28页 |
2.合理怀疑原则 | 第28页 |
3.程序法定原则 | 第28-29页 |
4.必要性原则 | 第29页 |
5.法益均衡原则 | 第29-30页 |
(三) 诱惑侦查的程序性控制 | 第30-32页 |
1.实施主体的控制 | 第30页 |
2.适用范围的控制 | 第30-31页 |
3.适用对象的控制 | 第31页 |
4.审批程序的控制 | 第31页 |
5.审查监督的控制 | 第31-32页 |
(四) 诱惑侦查的实体性控制 | 第32-37页 |
1.诱惑侦查的合法性界限 | 第32-33页 |
2.违法性诱惑侦查的法律后果 | 第33-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