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1949年沪映美片中文片名研究--语言转换·广告效应·文化机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前言 | 第7-13页 |
第一章 语言转换 | 第13-23页 |
一、翻译方法 | 第13-15页 |
二、翻译批评 | 第15-19页 |
三、翻译标准 | 第19-23页 |
第二章 广告效应 | 第23-38页 |
一、类型化片名 | 第23-26页 |
二、公式化片名 | 第26-30页 |
三、互文性片名 | 第30-38页 |
(一) 借用美片名 | 第30-31页 |
(二) 借用国片名 | 第31-33页 |
(三) 借用小说、戏曲名及其他 | 第33-38页 |
第三章 文化机制 | 第38-51页 |
一、语言文化 | 第38-41页 |
二、观众心理 | 第41-45页 |
三、归化机制 | 第45-51页 |
(一) 家庭伦理和重视道德说教 | 第45-48页 |
(二) 群体本位和忽略个人价值 | 第48-51页 |
结语 | 第51-53页 |
附录 | 第53-59页 |
表一、目录A中文片名分类数字统计表(一) | 第53-54页 |
表二、目录A中文片名分类百分比统计表(二) | 第54-55页 |
表三、目录B中文片名分类统计表 | 第55-56页 |
表四、目录C中文片名分类统计表 | 第56页 |
表五、目录D中文片名分类统计表 | 第56-57页 |
表六、送检武侠片片名统计表 | 第57页 |
表七、艳史类片名统计表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72页 |
后记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