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安全操作系统审计子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22页
   ·信息安全现状第11页
   ·安全操作系统研究第11-13页
   ·审计子系统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现状第13-19页
     ·目的和意义第13-15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9页
       ·WINDOWS NT审计系统第15-17页
       ·Linux的日志机制第17-18页
       ·Digital UNIX第18-19页
       ·AIX第19页
   ·论文的主要工作第19-20页
   ·论文的组织形式第20页
   ·本章小结第20-22页
第二章 安全审计原理及研究内容第22-32页
   ·审计内容第23-27页
     ·审计踪迹第23-24页
     ·内容标准第24-25页
     ·格式标准第25-26页
     ·确定审计点第26-27页
   ·审计分析第27-29页
     ·统计法第27-28页
     ·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第28页
     ·机器学习第28-29页
   ·审计踪迹的压缩第29页
   ·审计防篡改第29-30页
   ·审计模型第30-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基于SELinux的安全审计系统第32-48页
   ·安全审计标准第32-35页
     ·TCSEC的审计要求第32-33页
     ·CC的审计要求第33-34页
     ·GB17859/1999对安全审计的要求第34-35页
   ·SELinux访问控制机制第35-40页
     ·SELinux概述第35-36页
     ·Flask安全框架第36-38页
     ·SELinux内核变化第38-39页
     ·SELinux访问控制机制对审计系统的支持第39-40页
   ·安全审计子系统的设计第40-46页
     ·审计事件第40页
     ·审计点的设置第40-43页
     ·审计格式第43页
     ·审计踪迹的存储与查询第43-44页
     ·审计系统的保护第44-45页
     ·安全审计子系统的整体架构第45-46页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四章 安全审计子系统的实现第48-63页
   ·几个全局性的问题第48-55页
     ·审计上下文第48-50页
     ·用户空间与内核空间通信机制第50-52页
     ·内核审计策略库的设计第52-55页
     ·内核审计子系统的初始化第55页
   ·审计缓冲池的设计第55-57页
   ·主体的审计第57-59页
   ·文件系统审计第59-61页
   ·特权命令的审计和用户空间审计后台第61-62页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五章 隐蔽通道审计的初步研究第63-76页
   ·隐蔽通道的基本概念第63-64页
   ·隐蔽通道的分类第64-65页
   ·隐蔽通道产生的条件第65-66页
   ·隐蔽通道带宽的计算第66-67页
   ·隐蔽存储通道的审计第67-74页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6-78页
   ·结论第76-77页
   ·研究展望第77-78页
致谢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3页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分类算法分析及基于Miner On Web的设计和实现
下一篇:数字有机体资源访问负载均衡的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