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社会与环境论文

环境相对友好指数的测度及综合调控机制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1章 绪论第14-24页
   ·研究背景第14-15页
   ·选题意义第15-18页
     ·理论意义第16页
     ·实践价值第16-18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18-19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9-21页
   ·主要研究方法第21-24页
     ·比较分析法第21页
     ·系统理论与系统思考方法第21页
     ·统计与计量分析方法第21页
     ·实证与规范分析方法第21-24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24-36页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第24-26页
   ·环境良性发展调控措施第26-36页
     ·环境治理结构视角第26-29页
     ·系统控制视角第29-30页
     ·发展模式转型视角第30-32页
     ·政策过程视角第32-36页
第3章 环境相对友好指数的测度及在中部地区的运用第36-44页
   ·环境相对友好指数的三维评价尺度第36-42页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第36-37页
     ·环境友好的三维评价尺度第37-39页
     ·衡量指标的选取第39-40页
     ·基于空间距离的环境相对友好指数测量方法第40-42页
   ·中部地区环境相对友好指数的测度及分析第42-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4章 环境综合调控机制的总体设置构想第44-50页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调控视角第44-45页
   ·环境系统良性发展的综合调控机制第45-49页
     ·合理限制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第45-47页
     ·灵活运用各类环境政策工具第47页
     ·充分发挥不同环境治理主体的作用第47-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5章 发展压力:产业选择偏好的调整第50-60页
   ·偏好显示机制与网络搜索方法第50-51页
     ·偏好显示机制第50-51页
     ·网络搜索方法第51页
   ·中部地区产业选择偏好特征分析第51-57页
     ·工业化发展战略倾向明显第52-53页
     ·污染密集型行业受到重视第53-57页
   ·中部地区产业政策的重心调整第57-58页
     ·摈弃全盘工业化的战略导向第57-58页
     ·加强对污染密集行业的环境规制第58页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58页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6章 污染控制状态:环境规制手段的优化第60-72页
   ·环境规制手段及其量化指标选择第60-64页
     ·行政强制手段第60-61页
     ·经济手段第61-62页
     ·信息披露第62页
     ·自愿性规制第62-63页
     ·公众参与第63-64页
   ·环境规制与中部地区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实证分析第64-68页
     ·模型构建第64-65页
     ·计量结果及分析第65-68页
   ·中部地区环境规制手段合理运用的建议第68-70页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7章 社会响应:多元环境网络治理模式的构建第72-82页
   ·政策网络途径与系统思考方法第72-75页
     ·政策网络与系统思考方法介绍第72-74页
     ·两种分析方法的比较第74-75页
   ·企业排污的利益相关者政策网络与因果回馈路线图第75-79页
     ·利益相关者政策网络图第75-77页
     ·企业排污因果回馈线路第77-79页
   ·中部地区多元环境网络治理模式的构建第79-81页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8章 总结与展望第82-86页
   ·主要研究结论第82-83页
   ·研究创新与不足第83-84页
   ·研究展望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98页
致谢第98-100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项目经历第100-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甘肃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保护研究
下一篇:多火源燃烧动力学机制与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