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第1-5页 |
| 论文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1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4-20页 |
| ·延边地区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 ·位场数据处理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边界识别及增强方法 | 第16页 |
| ·位场分离技术 | 第16-17页 |
| ·视物性反演方法 | 第17-18页 |
| ·位场向下延拓 | 第18页 |
|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8-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创新点 | 第19-20页 |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20-28页 |
| ·离散 Fourier 变换与重磁异常的 Fourier 转换理论 | 第20-22页 |
| ·离散 Fourier 变换的定义 | 第20页 |
| ·Fourier 变换的性质 | 第20-21页 |
| ·重磁异常的 Fourier 转换理论 | 第21-22页 |
| ·边界识别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22-23页 |
| ·小子域滤波 | 第22-23页 |
| ·Thetamap | 第23页 |
| ·欧拉反褶积 | 第23页 |
| ·最佳向上延拓高度估计的基本原理 | 第23-24页 |
| ·迭代法向下延拓的基本原理 | 第24-25页 |
| ·积分迭代法向下延拓 | 第24页 |
| ·Taylor 级数迭代法 | 第24-25页 |
| ·插值切割法分离异常场的基本原理 | 第25页 |
| ·物性反演的基本原理 | 第25-26页 |
| ·视密度反演 | 第25-26页 |
| ·视磁化率反演 | 第26页 |
| ·单一密度界面反演的基本原理 | 第26-28页 |
| 第3章 模型试验 | 第28-49页 |
| ·边界识别模型试验及对比分析 | 第28-32页 |
| ·Thetamap 模型试验分析 | 第28-29页 |
| ·重力异常多次小子域滤波处理的模型试验分析 | 第29-32页 |
| ·最佳向上延拓高度估计模型试验 | 第32-34页 |
| ·向下延拓的模型试验及对比分析 | 第34-43页 |
| ·视密度反演模型试验 | 第43-46页 |
| ·密度界面反演试验及对比分析 | 第46-49页 |
| ·引入正则化滤波因子反演界面深度 | 第47-48页 |
| ·引入 Taylor 级数迭代下延因子反演界面深度 | 第48-49页 |
| 第4章 延边地区地质构造研究现状及重磁场特征 | 第49-54页 |
| ·延边地区地理概况 | 第49页 |
| ·延边地区地质构造研究现状 | 第49-51页 |
| ·延边地区重磁场基本特征 | 第51-54页 |
| ·延边地区重力场的基本特征 | 第51-52页 |
| ·延边地区磁力异常基本特征 | 第52-54页 |
| 第5章 延边地区重磁资料处理及构造单元划分 | 第54-78页 |
| ·延边地区重磁数据处理 | 第54-60页 |
| ·数据网格化处理 | 第54页 |
| ·延边地区重力异常的划分 | 第54-57页 |
| ·延边地区布格重力异常垂向一阶导数 | 第57页 |
| ·延边地区磁力异常化磁极处理 | 第57-58页 |
| ·延边地区磁力异常场的划分 | 第58-60页 |
| ·延边地区断裂划分依据 | 第60-65页 |
| ·三种常用边界识别方法的布格重力异常处理结果 | 第60-63页 |
| ·延边地区断裂划分及断裂构造的基本特征 | 第63-65页 |
| ·延边地区物性反演 | 第65-71页 |
| ·延边地区视密度反演 | 第65-68页 |
| ·延边地区视磁化率反演 | 第68-71页 |
| ·延边地区构造单元划分 | 第71-78页 |
| ·延边地区构造单元划分 | 第71-74页 |
| ·延边地区中、新生代盆地基底特征 | 第74-78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78-80页 |
| ·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
| ·存在的问题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79-80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79页 |
|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85-86页 |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