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论文--吸附剂论文--无机吸附剂论文--用作吸附剂的人造硅酸盐论文

SBA-15(16)介孔分子筛的功能化修饰及其在多相催化中的应用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7页
第1章 绪论第17-35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7-18页
   ·介孔材料发展概述第18-19页
   ·介孔材料的分类及特征第19-22页
     ·介孔材料的分类第19-21页
     ·介孔材料的特征第21-22页
   ·SBA-15 与SBA-16 介孔材料的功能化修饰第22-28页
     ·SBA-15 与SBA-16 介孔材料的结构特点第22-23页
     ·SBA-15 与SBA-16 介孔材料功能化修饰原理第23页
     ·SBA-15 与SBA-16 介孔材料功能化修饰方法第23-26页
     ·SBA-15 与SBA-16 介孔材料功能化修饰分类第26-28页
   ·SBA-15 与SBA-16 介孔材料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第28-31页
     ·酸催化反应第28-29页
     ·氧化还原反应第29-30页
     ·光催化反应第30-31页
     ·其它催化反应第31页
   ·本研究选择的典型催化反应第31-32页
     ·苯酚叔丁醇烷基化反应第31页
     ·罗丹明B 的光降解反应第31-32页
   ·密度泛函理论简述第32-33页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第33-35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第35-47页
   ·主要实验试剂及实验设备第35-36页
     ·主要实验试剂第35-36页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第36页
   ·样品的分析表征方法第36-43页
     ·小角X 射线衍射(SAXRD)分析第36-37页
     ·广角X 射线衍射(WAXRD)分析第37页
     ·N2 吸附-脱附分析第37-38页
     ·拉曼光谱(Raman)分析第38页
     ·紫外漫反射可见光谱(UV-vis)分析第38-39页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第39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第39页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第39-40页
     ·27Al 魔角旋转固体核磁共振谱(27Al MAS NMR)分析第40页
     ·氨气程序升温脱附法(NH3-TPD)分析第40-41页
     ·吡啶吸附的红外光谱(Py-IR)分析第41-42页
     ·元素分析(ICP-AES)第42页
     ·光致发光谱(PL)分析第42-43页
   ·催化活性评价第43-45页
     ·苯酚叔丁醇烷基化活性评价第43-44页
     ·光降解活性评价第44-45页
   ·量化计算方法第45-47页
第3章 Al/SBA-15 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第47-68页
   ·引言第47页
   ·SBA-15 和Al/SBA-15 的合成第47-50页
     ·SBA-15 的合成第47-48页
     ·Al/SBA-15 的合成第48-50页
   ·SBA-15 介孔分子筛的结构表征与分析第50-53页
     ·SBA-15 的XRD 分析第50页
     ·SBA-15 的N2 吸附-脱附分析第50-51页
     ·SBA-15 的SEM 表征第51-52页
     ·SBA-15 的TEM 表征第52-53页
   ·不同方法合成Al/SBA-15 的结构表征第53-59页
     ·Al/SBA-15 的XRD 分析第53页
     ·Al/SBA-15 的N2 吸附-脱附分析第53-55页
     ·Al/SBA-15 的SEM 表征第55页
     ·Al/SBA-15 的TEM 表征第55-56页
     ·Al/SBA-15 的27Al MAS NMR 分析第56-57页
     ·Al/SBA-15 的NH3-TPD 分析第57-58页
     ·Al/SBA-15 的Py-IR 分析第58-59页
   ·Al/SBA-15 催化性能的研究第59-66页
     ·反应温度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第59-60页
     ·反应时间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第60-62页
     ·原料空速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第62-63页
     ·Al/SBA-15 用量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第63页
     ·反应原料配比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第63-64页
     ·Si/Al 配比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第64-66页
     ·Al/SBA-15 的重复利用性第66页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4章 后嫁接法合成Al/SBA-16 及其催化性能第68-94页
   ·引言第68页
   ·SBA-16 和Al/SBA-16 的合成第68-70页
     ·SBA-16 的合成第68-69页
     ·后嫁接法合成Al/SBA-16第69-70页
   ·SBA-16 介孔分子筛的结构表征分析第70-73页
     ·SBA-16 的XRD 分析第70页
     ·SBA-16 的N2 吸附-脱附分析第70-71页
     ·SBA-16 的SEM 表征第71-72页
     ·SBA-16 的TEM 表征第72-73页
   ·Al/SBA-16 的结构表征分析第73-78页
     ·Al/SBA-16 的XRD 分析第73页
     ·Al/SBA-16 的N2 吸附-脱附分析第73-75页
     ·Al/SBA-16 的SEM 表征第75页
     ·Al/SBA-16 的TEM 表征第75-76页
     ·Al/SBA-16 的27Al MAS NMR 分析第76-77页
     ·Al/SBA-16 的Py-IR 分析第77-78页
   ·Al/SBA-16 催化性能的研究第78-86页
     ·反应温度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第78-79页
     ·反应时间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第79-81页
     ·原料空速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第81-82页
     ·Al/SBA-16 用量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第82-83页
     ·反应原物配比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第83页
     ·Si/Al 配比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第83-84页
     ·Al/SBA-16 的的重复利用性第84-86页
   ·不同孔材料催化性能对比第86-87页
   ·Al/SBA-15(16)介孔材料催化苯酚叔丁醇烷基化机理分析第87-92页
   ·本章小结第92-94页
第5章 孔道内水解合成TiO_2/SBA-16 及其光催化性能第94-110页
   ·引言第94页
   ·孔道内水解法合成TiO_2/SBA-16第94-95页
   ·TiO_2/SBA-16 的结构特征第95-102页
     ·TiO_2/SBA-16 的XRD 分析第95-97页
     ·TiO_2/SBA-16 的N2 吸附-脱附分析第97-98页
     ·TiO_2/SBA-16 的TEM 表征第98-99页
     ·TiO_2/SBA-16 的Raman 分析第99-100页
     ·TiO_2/SBA-16 的XPS 分析第100-101页
     ·TiO_2/SBA-16 的UV-Vis 分析第101-102页
   ·TiO_2/SBA-16 光催化性能的研究第102-109页
     ·TiO_2/SBA-16 对RhB 的吸附性能第102-103页
     ·TiO_2 负载量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第103-106页
     ·反应温度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第106-107页
     ·溶液pH 值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第107-108页
     ·TiO_2/SBA-16 的的重复利用性第108-109页
   ·本章小结第109-110页
第6章 Bi-TiO_2/SBA-15 的设计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第110-134页
   ·引言第110页
   ·二步法合成Bi-TiO_2/SBA-15第110-111页
     ·孔道内水解法合成TiO_2/SBA-15第110-111页
     ·后嫁接法合成Bi-TiO_2/SBA-15第111页
   ·Bi-TiO_2/SBA-15 的结构特征第111-121页
     ·Bi-TiO_2/SBA-15 的XRD 分析第111-113页
     ·Bi-TiO_2/SBA-15 的N2 吸附-脱附分析第113-114页
     ·Bi-TiO_2/SBA-15 的TEM 表征第114-116页
     ·Bi-TiO_2/SBA-15 的Raman 分析第116-117页
     ·Bi-TiO_2/SBA-15 的XPS 分析第117-119页
     ·Bi-TiO_2/SBA-15 的UV-Vis 分析第119-120页
     ·Bi-TiO_2/SBA-15 的PL 分析第120-121页
   ·Bi-TiO_2/SBA-15 光催化性能的研究第121-129页
     ·掺Bi 量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第121-123页
     ·焙烧温度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第123-125页
     ·光源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第125-127页
     ·反应温度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第127-128页
     ·溶液pH 值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第128-129页
     ·Bi-TiO_2/SBA-15 的重复利用性第129页
   ·Bi-TiO_2/SBA-15 光催化机理探讨第129-132页
   ·本章小结第132-134页
结论第134-136页
创新点第136-137页
展望第137-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5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55-158页
致谢第158-159页
个人简历第159页

论文共1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乙氧基硅烷的直接法合成及反应失活机理的研究
下一篇:活性粉末混凝土高温后动力学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