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5-37页 |
|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7页 |
| ·传统烷氧基硅烷合成方法概述 | 第17-22页 |
| ·氯硅烷醇解法 | 第17-18页 |
| ·酯交换法 | 第18-22页 |
| ·直接法合成烷氧基硅烷的发展概况 | 第22-30页 |
| ·直接法合成烷氧基硅烷的合成原料分析 | 第22-23页 |
| ·罗乔触体及催化体系 | 第23-27页 |
| ·直接法合成烷氧基硅烷的反应器类型 | 第27-30页 |
| ·直接合成法的反应机理 | 第30-35页 |
| ·直接法合成甲基氯硅烷机理分析 | 第31-33页 |
| ·直接法合成烷氧基硅烷的机理分析 | 第33-35页 |
|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 第35-37页 |
| 第2章 实验的测试与表征方法 | 第37-48页 |
| ·实验原料及流程 | 第37-42页 |
| ·原料和试剂 | 第37-38页 |
| ·实验装置与试验方法 | 第38-40页 |
| ·催化剂合成方法及原料预处理 | 第40-42页 |
| ·测试与表征 | 第42-47页 |
| ·原料的测试与表征 | 第42-43页 |
| ·催化剂与触体的测试与表征 | 第43-45页 |
| ·产物的测试与表征 | 第45-47页 |
| ·实验结果分析方法 | 第47-48页 |
| 第3章 三乙氧基硅烷的直接法合成 | 第48-62页 |
| ·搅拌釜反应器合成三乙氧基硅烷的实验研究 | 第48-55页 |
| ·直接法合成三乙氧基硅烷的正交实验设计 | 第48-49页 |
| ·直接法合成三乙氧基硅烷的正交实验方案及结果 | 第49页 |
| ·催化剂及产物的测试与表征 | 第49-53页 |
| ·直接合成三乙氧基硅烷的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 第53-55页 |
| ·固定床反应器合成三乙氧基硅烷的实验研究 | 第55-61页 |
| ·固定床合成三乙氧基硅烷的实验准备与方案 | 第55-56页 |
| ·固定床合成三乙氧基硅烷的实验研究 | 第56-59页 |
| ·实验结果的表征与分析 | 第59-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4章 搅拌流化床合成三乙氧基硅烷的原料控制 | 第62-82页 |
| ·搅拌流化床反应装置的建立 | 第62-70页 |
| ·冶金硅粉的物性表征 | 第62-63页 |
| ·冶金硅粉的流化特性 | 第63-65页 |
| ·硅粉的临界流化速度测量 | 第65-68页 |
| ·搅拌流化床反应装置 | 第68-70页 |
| ·搅拌流化床中合成三乙氧基硅烷的原料纯度影响 | 第70-80页 |
| ·实验方案 | 第70-71页 |
| ·乙醇含水量对三乙氧基硅烷收率和选择性的影响 | 第71-73页 |
| ·硅粉中铝含量对三乙氧基硅烷收率和选择性的影响 | 第73-77页 |
| ·硅粉中铁含量对三乙氧基硅烷收率和选择性的影响 | 第77-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 第5章 搅拌流化床合成三乙氧基硅烷的助催化剂研究 | 第82-103页 |
| ·固定床与搅拌流化床反应效果比较 | 第82页 |
| ·催化剂合成方法及浓度对产物的收率及选择性的影响 | 第82-90页 |
| ·不同催化剂合成方法对三乙氧基硅烷的合成效果比较 | 第82-83页 |
| ·不同催化剂合成方法对反应的影响原因分析 | 第83-87页 |
| ·催化剂浓度对三乙氧基硅烷的收率及选择性的影响 | 第87-90页 |
| ·助催化剂对三乙氧基硅烷直接法合成的影响 | 第90-102页 |
| ·HF 和C2H5Cl 对三乙氧基硅烷直接法合成的影响 | 第90-96页 |
| ·ZnCl_2 对三乙氧基硅烷直接法合成的影响 | 第96-98页 |
| ·FeCl_3 对三乙氧基硅烷直接法合成的影响 | 第98-99页 |
| ·CuCN 对三乙氧基硅烷直接法合成的影响 | 第99-101页 |
| ·KHF2 对三乙氧基硅烷直接法合成的影响 | 第101-10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 第6章 直接法合成三乙氧基硅烷的失活机理研究 | 第103-121页 |
| ·直接法合成三乙氧基硅烷的反应历程 | 第103-108页 |
| ·活性位形成历程 | 第103-104页 |
| ·三乙氧基硅烷生成历程 | 第104-107页 |
| ·直接法合成三乙氧基硅烷反应历程的扫描电镜分析 | 第107-108页 |
| ·三乙氧基硅烷直接法合成的失活机理分析 | 第108-117页 |
| ·阴离子平衡破坏机理 | 第108-111页 |
| ·硅表面积碳、氧化失活机理 | 第111-117页 |
| ·三乙氧基硅烷直接法合成的反应动力学研究 | 第117-119页 |
| ·三乙氧基硅烷直接法合成的反应步骤 | 第117页 |
|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117-118页 |
| ·动力学模型的参数计算 | 第118-1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9-121页 |
| 结论 | 第121-12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3-129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9-131页 |
| 致谢 | 第131-132页 |
| 个人简历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