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4页 |
| 中文文摘 | 第4-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绪论 | 第10-16页 |
| 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 2.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3.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 ·文献研究 | 第13页 |
| ·问卷调查 | 第13页 |
| ·实地研究 | 第13页 |
| ·实验研究 | 第13-15页 |
| 4.研究资料来源 | 第15-16页 |
| ·统计年鉴资料、统计公报和相关文献 | 第15页 |
| ·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资料 | 第15页 |
| ·问卷调查资料 | 第15-16页 |
| 第1章 流动人口就业与收入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6-26页 |
| 1.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在吸收迁移人口就业能力上的差异 | 第16-17页 |
| ·国外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研究 | 第17页 |
| ·国外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研究 | 第17-18页 |
| ·国外对劳动力市场歧视的研究 | 第18-19页 |
| ·国外相关研究小结 | 第19页 |
| 2.国内关于流动人口就业与收入的研究现状 | 第19-26页 |
| ·流动人口就业与收入歧视及其表现 | 第19-21页 |
| ·流动人口就业与收入歧视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21-22页 |
| ·国内研究评述 | 第22-26页 |
| 第2章 流动人口在城镇的就业与收入现状 | 第26-34页 |
| 1.被调查流动人口的总体特征 | 第26页 |
| 2.流动人口在福州市的就业现状 | 第26-33页 |
| ·流动人口就业行业的集中性和从事职业的低端性 | 第26-28页 |
| ·流动人口就业的不稳定 | 第28-30页 |
| ·流动人口的劳动强度较大,劳动收入较低 | 第30-33页 |
| 3.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3章 流动人口在城镇就业与收入社会保护现状 | 第34-42页 |
| 1.流动人口就业与收入社会保护的公共行动简述 | 第34-35页 |
| 2.流动人口就业与收入社会保护的积极发展 | 第35-38页 |
| ·城镇就业壁垒的逐步弱化 | 第35-36页 |
| ·户籍制度对流动人口就业限制的相对减弱 | 第36-37页 |
| ·流动人口收入社会保护的不断加强 | 第37-38页 |
| 3.流动人口就业与收入社会保护的不足方面 | 第38-39页 |
| ·相关政府和机构对流动人口就业的指导作用薄弱 | 第38-39页 |
| ·流动人口在城镇失业保障的低水平 | 第39页 |
| 4.本章小结 | 第39-42页 |
| 第4章 流动人口就业与收入社会保护的影响机制 | 第42-54页 |
| 1.流动人口就业与收入研究的理论框架 | 第42-44页 |
| 2.研究模型的建立 | 第44-47页 |
| 3.模型结果及解释 | 第47-51页 |
| ·模型一结果及解释 | 第48-49页 |
| ·模型二结果及解释 | 第49-50页 |
| ·模型三结果及解释 | 第50-51页 |
| 4.本章小结 | 第51-54页 |
| 第5章 保护流动人口就业、收入的政策建议 | 第54-62页 |
| 1.制度层面的政策建议 | 第54-57页 |
| ·创造良好的就业政策环境 | 第54-55页 |
| ·在深层次上改革户籍制度 | 第55页 |
| ·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的失业保障制度 | 第55页 |
| ·加强流动人口的就业指导服务 | 第55-56页 |
| ·加强流动人口的职业培训 | 第56-57页 |
| 2.市场层面的政策建议 | 第57-59页 |
| ·规范企业的用工制度 | 第57-58页 |
| ·建立健全工会组织及其作用 | 第58页 |
| ·千方百计的增加流动人口收入 | 第58-59页 |
| 3.流动人口对政府的呼声 | 第59-62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62-66页 |
| 附录1 | 第66-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4-86页 |
| 致谢 | 第86-88页 |
| 个人简历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