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序言 | 第8-12页 |
第一节 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8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页 |
第三节 本文写作思路与特点 | 第10-12页 |
第一章 个人信用档案管理的法理分析 | 第12-19页 |
第一节 个人信用档案管理概述 | 第12-16页 |
一、个人信用档案及相关概念 | 第12-15页 |
二、个人信用档案管理工作 | 第15-16页 |
第二节 个人信用档案管理的法律关系 | 第16-19页 |
一、个人信用档案管理法律关系的主体 | 第17页 |
二、个人信用档案管理法律关系的客体 | 第17页 |
三、个人信用档案管理法律关系的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我国个人信用档案发展面临的法律障碍 | 第19-25页 |
第一节 缺乏对个人信用档案法律关系主体的保护或规制 | 第19-21页 |
一、个人隐私权保护有待加强 | 第19-20页 |
二、征信机构规制不力 | 第20-21页 |
第二节 缺乏对个人信用档案信息活动的规范 | 第21-23页 |
一、个人信用档案信息的征集缺少法律支持 | 第21-22页 |
二、个人信用档案信息的披露缺少约束 | 第22-23页 |
第三节 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 第23-25页 |
一、政府监管缺位 | 第23-24页 |
二、失信惩罚机制不健全 | 第24页 |
三、行业自律机制缺失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国外个人信用档案管理法律制度引介 | 第25-31页 |
第一节 国外个人信用档案管理法律制度比较 | 第26-29页 |
一、不同管理模式下立法价值取向存在差异 | 第26-27页 |
二、不同管理模式下个人信用档案信息规范有异 | 第27-28页 |
三、不同管理模式下监管方式有异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国外个人信用档案管理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29-31页 |
第四章 构建我国个人信用档案管理法律制度 | 第31-46页 |
第一节 个人信用档案管理法律关系主体的规制与保护 | 第32-38页 |
一、征信机构 | 第32-34页 |
二、个人信用档案主体 | 第34-37页 |
三、个人信用档案信息提供者 | 第37-38页 |
四、个人信用档案使用者 | 第38页 |
第二节 个人信用档案管理主要环节的规范 | 第38-43页 |
一、个人信用档案信息的征集 | 第38-41页 |
二、个人信用档案信息的保管 | 第41-42页 |
三、个人信用档案信息的披露 | 第42-43页 |
第三节 个人信用档案监管机制构建 | 第43-46页 |
一、政府监管机制 | 第43-44页 |
二、行业自律机制 | 第44页 |
三、社会监管机制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0-51页 |
附件 | 第51-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