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1 转基因抗虫水稻的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抗虫水稻 | 第10-11页 |
·Bt水稻 | 第11-12页 |
2 Bt水稻的生态风险 | 第12-13页 |
·作物生育期 | 第12页 |
·作物采后期 | 第12-13页 |
3 生育期Bt水稻对稻田非靶标生物及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 第13-15页 |
·影响途径 | 第13页 |
·研究结果分析 | 第13-15页 |
4 采后季节Bt水稻对稻田生物的影响 | 第15-20页 |
·采后季节稻田的生态环境 | 第15-16页 |
·Bt毒蛋白在土壤中的残留风险 | 第16页 |
·Bt水稻残体的非预期效应 | 第16-17页 |
·影响途径 | 第17页 |
·对稻田生物的影响 | 第17-20页 |
5 科学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 第20-21页 |
6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1-24页 |
第二章 Bt水稻对采后季节稻田土表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 第24-4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8页 |
·供试水稻材料 | 第24页 |
·试验地点以及栽培管理 | 第24-25页 |
·取样和鉴定 | 第25-26页 |
·功能团的划分 | 第26-27页 |
·节肢动物群落分析 | 第27-28页 |
·数据分析 | 第2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8-37页 |
·稻田节肢动物的发生量 | 第28-29页 |
·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组成及优势度分布 | 第29-34页 |
·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参数及其时间动态 | 第34-35页 |
·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相似性 | 第35-37页 |
3 讨论 | 第37-40页 |
·采后季节稻田环境条件与节肢动物的发生 | 第37页 |
·Bt水稻秸秆还田的生态风险 | 第37-38页 |
·Bt水稻对稻田土表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 第38页 |
·不同调查方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 第38-40页 |
第三章 Bt水稻对白符跳虫毒理的影响 | 第40-48页 |
1 供试材料与方法 | 第40-42页 |
·试验材料 | 第40-41页 |
·试验方法 | 第41-42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测定 | 第42页 |
·数据分析 | 第4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5页 |
·对白符跳虫体长的影响 | 第42-43页 |
·对白符跳虫蜕皮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对白符跳虫繁殖数量和种群增长速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对白符跳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 | 第45页 |
3 讨论 | 第45-48页 |
·两种试验系统的应用 | 第45-46页 |
·Bt水稻叶片中Cry1Ab毒蛋白的降解 | 第46页 |
·Bt水稻对白符跳虫毒理的影响 | 第46-48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1 主要结论 | 第48-49页 |
·对稻田十表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 第48页 |
·对白符跳虫毒理的影响 | 第48-49页 |
2 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62页 |
附录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