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优化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30页
   ·研究背景与目的第12-15页
     ·研究背景第12-14页
     ·研究目的第14-15页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第15-26页
     ·国外研究动态第15-20页
     ·国内研究动态第20-26页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26-28页
     ·研究对象的界定第26-27页
     ·主要研究方法第27-28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8-30页
第二章 信用风险管理优化的理论分析第30-45页
   ·信息经济学视角的分析第30-37页
     ·信息经济学与信用风险管理的耦合第30-32页
     ·信息搜寻与信用风险管理流程第32-34页
     ·激励机制设计与信用风险管理流程第34-37页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分析第37-41页
     ·制度构成理论与信用风险管理流程第37-39页
     ·制度变迁理论与信用风险管理第39-41页
   ·从信息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看信用风险管理流程与技术的关系第41-45页
第三章 国内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分析第45-66页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一般框架第45-47页
   ·国内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比较第47-61页
     ·中国工商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第48-54页
     ·中国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第54-57页
     ·招商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流程第57-61页
   ·国内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问题第61-66页
第四章 苏格兰皇家银行(RBS)的信用风险管理借鉴第66-85页
   ·RBS概述第66-71页
   ·RBS信用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第71-73页
   ·RBS公司信贷审批机制第73-78页
   ·RBS公司信贷监控机制第78-80页
   ·RBS个人信贷风险管理第80-82页
   ·RBS信用风险管理特点的借鉴意义第82-85页
第五章 信用风险管理优化的目标和原则第85-88页
   ·信用风险管理优化的目标第85页
   ·信用风险管理优化的原则第85-86页
   ·优化后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特征第86-87页
   ·信用风险管理优化的总体框架第87-88页
第六章 公司金融信用风险管理优化研究第88-136页
   ·公司金融信用审批机制优化研究第88-104页
     ·构建信贷组合管理框架第88-92页
     ·实施信用审批平行作业模式第92-95页
     ·完善信贷评审机制第95-99页
     ·实施柔性信贷决策第99-104页
   ·公司金融信用监控机制优化研究第104-118页
     ·完善风险分类机制第104-113页
     ·改进贷款风险拨备机制第113-115页
     ·创新风险预警机制第115-118页
   ·公司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系统优化研究第118-122页
     ·公司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第118-119页
     ·风险管理数据收集和处理第119-122页
   ·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优化研究第122-136页
     ·推行小企业信用评分第122-131页
     ·创新小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机制第131-132页
     ·优化小企业信贷业务流程第132-136页
第七章 个人金融信用风险管理优化研究第136-148页
   ·建立以直客式为主的个人贷款营销模式第136-138页
   ·建立差异化的个人贷款审批流程第138-143页
     ·确定不同类型贷款的审批流程第138-139页
     ·建立个人贷款集中审批制度第139-142页
     ·推进个人客户统一授信管理制度第142-143页
   ·建立针对性的个人贷款贷后管控机制第143-146页
     ·明确个人贷款信用生命周期的监控重点第143-145页
     ·建立个人贷款预警叫停机制第145页
     ·提高单笔个人贷款管控的针对性第145-146页
   ·实现个人金融信用风险管理与集团信用风险管理的对接第146-148页
第八章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优化配套措施研究第148-157页
   ·做实信用风险管理独立性第148-151页
     ·强化董事会在风险治理中的独立性第148-149页
     ·明确管理层在风险管理中的直接责任第149页
     ·提升总行风险管理部门的权威性第149-150页
     ·理顺风险条线的报告关系第150-151页
   ·推进信用风险管理一体化第151-152页
   ·提升信用风险管理的专业化第152-154页
   ·建设良好的信用风险管理文化第154-157页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第157-160页
   ·主要结论和创新第157-158页
   ·下一步研究方向第158-160页
参考文献第160-169页
致谢第169-17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果第170页

论文共1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有产业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研究
下一篇:国家开发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