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岭南建筑的地域性探索--广州亚运棋院的建筑实践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4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1-14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4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4-21页 |
·国内地域建筑理论与实践 | 第14-15页 |
·国外地域建筑相关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当代岭南地域性建筑的创作基础 | 第23-31页 |
·岭南现代建筑地域化发展的历史阶段 | 第23-25页 |
·岭南建筑学派 | 第25-27页 |
·前辈建筑师的建筑创作实践特点 | 第27-30页 |
·开敞通透的平面和空间布局 | 第27页 |
·轻巧的建筑造型与清新淡雅的色彩 | 第27-28页 |
·与自然结合的环境 | 第28-29页 |
·富有地方特色的细部和装饰装修的运用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有机结合的环境观 | 第31-58页 |
·自然因素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 第32-35页 |
·自然地形地貌条件限制 | 第32-33页 |
·气候条件限制 | 第33页 |
·自然资源的制约 | 第33-34页 |
·特定基地条件对建筑设计的制约 | 第34-35页 |
·有机结合的环境观的基本内容 | 第35-41页 |
·与地方气候相适应 | 第35-36页 |
·与地形环境相契合 | 第36-40页 |
·与周边景观要素相协调 | 第40-41页 |
·广州亚运棋院尊重自然环境的设计手法 | 第41-56页 |
·顺应环境特色的整体布局 | 第41-44页 |
·建筑体量的消隐 | 第44-49页 |
·基地特质的强化 | 第49-51页 |
·园林空间的营造 | 第51-53页 |
·建筑空间的组织 | 第53-54页 |
·基地周边自然景观的整合利用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四章 适宜运用的技术观 | 第58-77页 |
·适宜技术的选择 | 第58-68页 |
·适宜技术的内涵 | 第58-59页 |
·适宜技术运用的原则 | 第59-65页 |
·岭南建筑适宜技术运用的案例分析 | 第65-68页 |
·广州亚运棋院适宜岭南地域特点的技术选择 | 第68-76页 |
·建筑材料的选择 | 第68-70页 |
·建筑结构的选择 | 第70页 |
·构造技术的选择 | 第70-73页 |
·建筑装饰装修的地域特色 | 第73-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五章 内涵契合的文化观 | 第77-91页 |
·近代岭南建筑文化特征 | 第77-83页 |
·近代岭南文化的基本精神 | 第77-78页 |
·岭南建筑文化的特征 | 第78-80页 |
·岭南地域建筑的美学取向 | 第80-83页 |
·地域文化观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 第83-84页 |
·地域文化内涵的体现 | 第83页 |
·建筑的地域性格的表达 | 第83-84页 |
·场所精神的体现 | 第84-89页 |
·场所深层意义的挖掘 | 第84-86页 |
·认同感与归属感的体现 | 第86-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结论 | 第91-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7页 |
附录 1 | 第97-102页 |
附录 2 | 第102-103页 |
附录 3 | 第103-11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 | 第111-112页 |
致谢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