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 ·高铁酸盐的基本性质 | 第11-13页 |
| ·高铁酸盐的合成方法 | 第11-12页 |
| ·高铁酸盐的纯度检测方法 | 第12页 |
| ·高铁酸盐的稳定性 | 第12-13页 |
| ·高铁酸盐及薄膜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 第13-17页 |
| ·高铁酸盐作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第13-15页 |
| ·高铁酸钠薄膜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 第15-16页 |
| ·高铁酸钠薄膜电极的表征与检测方法 | 第16-17页 |
| ·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技术 | 第17-19页 |
| ·EQCM 的原理 | 第17-18页 |
| ·EQCM 在电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 第18页 |
| ·EQCM 与其它技术联用 | 第18-19页 |
|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0-27页 |
| ·实验主要原料 | 第20页 |
| ·实验所用仪器 | 第20-21页 |
| ·高铁酸钠薄膜电极的制备方法 | 第21-23页 |
| ·Na_2Fe0_4 溶液的电解制备方法 | 第21页 |
| ·Na_2Fe0_4 溶液的浓度测定 | 第21-23页 |
| ·Pt 基体上电沉积薄膜电极的方法 | 第23页 |
| ·Ni 基体上制备薄膜电极的方法 | 第23页 |
| ·高铁酸钠薄膜电极的表征方法 | 第23-24页 |
| ·电子扫描电镜(SEM)测试 | 第23-24页 |
|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 | 第24页 |
| ·高铁酸钠薄膜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24-25页 |
| ·模拟电池体系的建立 | 第24页 |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4-25页 |
| ·EQCM 上薄膜电极的制备方法及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5-27页 |
| ·在EQCM 金电极上沉积薄膜电极的方法 | 第25页 |
| ·EQCM 实验用模拟锂电池装置 | 第25-26页 |
| ·结合EQCM 技术对薄膜电极进行研究 | 第26-27页 |
| 第3章 高铁酸钠薄膜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27-49页 |
| ·高铁酸钠溶液的电解法制备 | 第27页 |
| ·Pt 基体上薄膜电极的制备 | 第27-29页 |
| ·Pt 基体上的阴极极化 | 第28页 |
| ·Pt 基体上的恒电位沉积 | 第28-29页 |
| ·对制备薄膜电极的表征 | 第29-34页 |
|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29-33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 第33-34页 |
| ·薄膜电极在模拟锂电池体系的循环伏安测试 | 第34-35页 |
| ·薄膜电极用于锂电池的充放电性能 | 第35-44页 |
| ·沉积电位对薄膜电极性能的影响 | 第35-39页 |
| ·电解液种类对薄膜电极性能的影响 | 第39-42页 |
| ·薄膜电极的大倍率充放电性能 | 第42-44页 |
| ·Ni 基体上沉积薄膜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 第44-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 第4章 高铁酸钠薄膜电极反应机理的研究 | 第49-63页 |
| ·对电沉积制备薄膜电极过程的研究 | 第49-54页 |
| ·Au 电极上的阴极线性扫描过程 | 第49-52页 |
| ·Au 电极上的恒电位沉积过程 | 第52-54页 |
| ·对薄膜电极应用于锂电池体系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 第54-61页 |
| ·电解液体系的选择 | 第54-55页 |
| ·薄膜电极在模拟锂电池体系中的CV-EQCM 测试 | 第55-57页 |
| ·连续多次循环的CV-EQCM 测试 | 第57-60页 |
| ·扫描速度对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 结论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