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钻井船总体方案论证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论文背景 | 第11页 |
| ·海洋钻井装置 | 第11-13页 |
| ·我国的深水钻井装置发展 | 第13-14页 |
| ·全球钻井船的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 ·本文将完成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 第2章 主要参数的选择方法 | 第17-34页 |
| ·船型分析 | 第17-20页 |
| ·资料搜集分析 | 第17-19页 |
| ·平衡条件 | 第19-20页 |
| ·钻井船主要参数的选择方法 | 第20-24页 |
| ·概述 | 第20-21页 |
| ·主尺度的初步选择方法 | 第21-24页 |
| ·重量与重心的估算方法 | 第24-30页 |
| ·空船重量的估算方法 | 第25-27页 |
| ·载重量估算 | 第27-28页 |
| ·重力与浮力的平衡 | 第28-29页 |
| ·重心估算方法 | 第29-30页 |
| ·性能校核与主尺度修正 | 第30-33页 |
| ·船型系数计算 | 第30-31页 |
| ·初稳性高度计算 | 第31页 |
| ·最小干舷检验 | 第31页 |
| ·空船重量计算表 | 第31-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3章 型线设计 | 第34-42页 |
| ·概述 | 第34-35页 |
| ·软件建模 | 第35-40页 |
| ·船型系数曲线 | 第35-36页 |
| ·横剖面面积曲线 | 第36-37页 |
| ·稳性力臂曲线 | 第37页 |
| ·侧投影轮廓线 | 第37页 |
| ·设计水线 | 第37-38页 |
| ·最大横剖面形状 | 第38页 |
| ·前体横剖面形状 | 第38-39页 |
| ·后体型线的设计 | 第39-40页 |
| ·排水量与设计吃水修正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4章 总布置设计 | 第42-58页 |
| ·概述 | 第42-43页 |
| ·区域划分 | 第43-44页 |
| ·舱室划分与浮态调整 | 第44-47页 |
| ·舱室划分 | 第44-47页 |
| ·浮态调整 | 第47页 |
| ·设备布置 | 第47-57页 |
| ·设备概述 | 第47-49页 |
| ·设备选型 | 第49-52页 |
| ·钻井设备布置型式 | 第52-54页 |
| ·钻井机械设备的布置要求 | 第54-56页 |
| ·动力设备的布置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5章 稳性计算 | 第58-66页 |
| ·概述 | 第58页 |
| ·完整稳性计算 | 第58-64页 |
| ·设计工况 | 第58-59页 |
| ·计算 | 第59-64页 |
| ·破损稳性 | 第64-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结论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