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32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4页 |
·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选择 | 第11-12页 |
·我国制造企业的界定 | 第12-13页 |
·我国制造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体角色 | 第13-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29页 |
·企业国际化的相关研究 | 第14-20页 |
·组织学习与企业国际化的相关研究 | 第20-26页 |
·技术寻求型FDI的相关研究 | 第26-29页 |
·研究思路、方法和内容安排 | 第29-32页 |
·研究思路 | 第29页 |
·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论文框架和内容安排 | 第30-32页 |
第2章 制造企业国际化及其进程中的知识要素 | 第32-47页 |
·企业国际化的界定 | 第32-33页 |
·企业国际化的阶段 | 第33-37页 |
·Uppsala国际化模型 | 第33-34页 |
·其他国际化阶段模型 | 第34-35页 |
·制造企业国际化阶段 | 第35-37页 |
·制造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知识要素 | 第37-45页 |
·知识的内涵 | 第37-38页 |
·知识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 | 第38-42页 |
·制造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知识利用 | 第42-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3章 组织学习对制造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影响 | 第47-66页 |
·组织学习与组织学习过程 | 第47-52页 |
·组织学习的内涵 | 第47-48页 |
·组织学习过程 | 第48-52页 |
·制造企业国际化初期的渐进性进程 | 第52-62页 |
·制造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风险 | 第52-56页 |
·发达国家企业在国际化初期采取渐进式扩张模式 | 第56页 |
·制造企业国际化进程的渐进性特征 | 第56-58页 |
·典型家电制造企业的渐进性国际化进程 | 第58-62页 |
·组织学习导致制造企业国际化成熟阶段出现进程渐进性的弱化 | 第62-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4章 制造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知识转移分析 | 第66-78页 |
·国际化制造企业知识转移内部化方式选择 | 第66-71页 |
·企业知识转移内部化的分析视角 | 第66-68页 |
·知识转移的内部化方式与国际企业合作方式比较 | 第68-69页 |
·国际化制造企业母公司向海外子公司的知识转移过程 | 第69-71页 |
·海外子公司在国际化制造企业组织学习中的角色 | 第71-75页 |
·制造企业海外子公司的知识获取 | 第71-73页 |
·制造企业海外子公司的内部知识转移 | 第73-75页 |
·国际化制造企业组织学习与知识共享企业文化的培育 | 第75-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5章 国际企业家精神对制造企业组织学习及国际化进程的影响 | 第78-88页 |
·国际企业家精神与制造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组织学习 | 第78-83页 |
·国际企业家精神的内涵 | 第78-81页 |
·国际企业家精神对制造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组织学习的影响 | 第81-83页 |
·国际企业家精神与国际新创企业现象 | 第83-86页 |
·国际新创企业的内涵 | 第83-84页 |
·国际新创企业现象的解释 | 第84-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第6章 学习型制造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组织结构演化分析 | 第88-100页 |
·学习型制造企业组织结构的共性特征 | 第88-94页 |
·学习型制造企业组织结构的职能特征 | 第89-90页 |
·学习型制造企业组织结构的形态特征 | 第90-91页 |
·通用电气公司组织结构的学习型特征 | 第91-94页 |
·学习型制造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组织结构模式选择 | 第94-99页 |
·制造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传统组织结构模式选择 | 第94-96页 |
·国际化制造企业的网络组织结构模式选择 | 第96-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第7章 我国制造企业技术寻求型FDI的实现途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100-117页 |
·我国制造企业技术寻求型FDI的实践分析 | 第100-105页 |
·技术寻求型FDI与反向技术外溢效应的内涵 | 第100-101页 |
·企业获取外部技术的主要方式及其比较 | 第101-103页 |
·我国制造企业技术寻求型FDI的现状 | 第103-105页 |
·我国制造企业技术寻求型FDI反向技术外溢效应的实现途径 | 第105-109页 |
·模仿跟随效应 | 第107页 |
·联系效应 | 第107-108页 |
·人员流动效应 | 第108页 |
·平台效应 | 第108-109页 |
·我国制造企业获取反向技术外溢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09-115页 |
·模仿跟随效应下的影响因素 | 第109-111页 |
·联系效应下的影响因素 | 第111-112页 |
·人员流动效应下的影响因素 | 第112-113页 |
·平台效应下的影响因素 | 第113-1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15-117页 |
第8章 我国制造企业获取反向技术外溢效应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117-131页 |
·研究设计与数据获取 | 第117-119页 |
·调查对象的确定 | 第117页 |
·问卷设计 | 第117-118页 |
·样本数量与问卷回收 | 第118-119页 |
·数据预处理 | 第119-123页 |
·样本描述性统计 | 第119-120页 |
·信度分析 | 第120-122页 |
·效度分析 | 第122-123页 |
·反向技术外溢效应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第123-129页 |
·回归模型 | 第123-124页 |
·回归分析结果 | 第124-127页 |
·模型修正 | 第127-128页 |
·结果讨论 | 第128-129页 |
·本章小结 | 第129-131页 |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1-137页 |
·主要结论 | 第131-134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34-136页 |
·研究展望 | 第136-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9页 |
附录 | 第149-152页 |
致谢 | 第152-1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153-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