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杂性科学的交通运输企业匹配并购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 ·研究背景和交通运输企业并购现状 | 第12-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 ·交通运输企业并购现状 | 第14-16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6页 |
| ·研究的目标与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 ·研究的范围 | 第18-19页 |
| ·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2-36页 |
| ·匹配并购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2-27页 |
| ·匹配并购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22-26页 |
| ·匹配并购文献小结 | 第26-27页 |
| ·并购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 第27-32页 |
| ·国内外并购绩效评价文献综述 | 第27-31页 |
| ·并购绩效评价文献小结 | 第31-32页 |
| ·基于复杂性科学的并购研究现状 | 第32-35页 |
| ·复杂性并购理论文献综述 | 第32-34页 |
| ·复杂性并购理论文献小结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3章 并购中的复杂性科学 | 第36-54页 |
| ·复杂性科学理论 | 第36-41页 |
| ·复杂性科学概念 | 第36-38页 |
| ·熵理论 | 第38-39页 |
| ·耗散结构理论 | 第39-40页 |
| ·协同学理论 | 第40-41页 |
| ·交通运输企业与系统的复杂性 | 第41-44页 |
| ·交通运输企业的复杂性特点 | 第41-42页 |
| ·交通运输系统的复杂性特点 | 第42-44页 |
| ·交通运输企业并购的复杂性度量 | 第44-48页 |
| ·交通运输企业并购的复杂性 | 第44-46页 |
| ·交通运输企业并购复杂性度量模型 | 第46-48页 |
| ·基于复杂性科学的匹配并购 | 第48-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4章 交通运输企业并购行为与并购能力的匹配 | 第54-71页 |
| ·并购能力的概念和组成要素 | 第54-60页 |
| ·基于资源观的并购能力组成要素 | 第55-58页 |
| ·基于能力观的并购能力组成要素 | 第58-60页 |
| ·并购行为与并购能力匹配的内容 | 第60-62页 |
| ·并购能力的静态评价模型 | 第62-63页 |
| ·动态并购能力评价模型 | 第63-69页 |
| ·动态并购能力理论 | 第63-64页 |
| ·动态并购能力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64-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 第5章 主并企业与目标企业的匹配 | 第71-99页 |
| ·战略匹配 | 第71-79页 |
| ·交通运输行业分析 | 第71-74页 |
| ·交通运输行业生命周期研究 | 第74-76页 |
| ·战略匹配的内容 | 第76-79页 |
| ·资源匹配 | 第79-90页 |
| ·资源匹配的方式 | 第79-82页 |
| ·基于匹配的资源的协同机理分析 | 第82-84页 |
| ·交通运输企业的关系资源分析 | 第84-90页 |
| ·规模匹配 | 第90-94页 |
| ·交通运输企业最佳规模经济分析 | 第91-92页 |
| ·规模匹配与协同效应 | 第92-94页 |
| ·时机匹配 | 第94-97页 |
| ·模型假设条件 | 第94-95页 |
| ·并购收益的计算 | 第95-96页 |
| ·并购时机的确定 | 第96-97页 |
|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 第6章 交通运输企业并购匹配性综合性评价 | 第99-110页 |
| ·动态匹配的概念 | 第99-100页 |
| ·匹配性评价指标 | 第100-103页 |
| ·匹配性评价的原则 | 第101-102页 |
| ·匹配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102-103页 |
| ·匹配性评价方法 | 第103-109页 |
| ·基于熵权的指标权重确定 | 第104-105页 |
| ·基于动态集对分析模型的并购匹配性评价 | 第105-10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 第7章 交通运输企业并购的绩效评价 | 第110-133页 |
| ·基于协同学理论的并购后企业系统演化分析 | 第110-112页 |
| ·并购后企业系统的序参量-企业能力 | 第110-111页 |
| ·并购后企业能力系统的演化 | 第111-112页 |
| ·并购绩效与匹配性关系分析 | 第112-117页 |
| ·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 | 第112-115页 |
| ·并购绩效与匹配性关系分析 | 第115-117页 |
| ·并购的短期绩效评价 | 第117-123页 |
| ·并购短期绩效的评价方法 | 第117-118页 |
| ·证券市场混沌特性的判断 | 第118-121页 |
| ·基于混沌神经网络的短期绩效评价 | 第121-123页 |
| ·并购的长期绩效评价 | 第123-132页 |
| ·长期绩效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 | 第123-126页 |
| ·基于粗糙集的并购长期绩效灰色评价 | 第126-1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2-133页 |
| 第8章 实证研究 | 第133-156页 |
| ·江西长运的历史沿革 | 第133-134页 |
| ·基于动态模糊的公司并购能力评价 | 第134-138页 |
| ·公司并购的匹配性评价 | 第138-144页 |
| ·公司并购的短期与长期绩效评价 | 第144-156页 |
| ·并购的短期绩效评价 | 第144-149页 |
| ·并购长期绩效的评价 | 第149-156页 |
|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56-160页 |
| ·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56-157页 |
| ·本论文主要的创新点 | 第157-158页 |
| ·本领域研究展望 | 第158-1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60-168页 |
| 致谢 | 第168-169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69-1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