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摩托车国Ⅲ排放标准的催化剂及匹配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 ·摩托车催化匹配技术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 第11-13页 |
| ·本课题研究来源及目的 | 第13页 |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 第2章 催化剂的应用 | 第14-24页 |
| ·催化刺的结构 | 第14-16页 |
| ·催化剂的工作原理 | 第16-17页 |
| ·催化剂的性能指标 | 第17-21页 |
| ·催化剂的转化效率 | 第17-18页 |
| ·催化剂起燃温度 | 第18-19页 |
| ·空速特性 | 第19页 |
| ·流动特性 | 第19-20页 |
| ·空燃比特性 | 第20页 |
| ·热稳定性 | 第20页 |
| ·抗毒性能 | 第20-21页 |
| ·催化剂的评价试验方法 | 第21-23页 |
| ·实验室小样评价测试 | 第21-22页 |
| ·台架测试 | 第22页 |
| ·实车测评 | 第22-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3章 摩托车污染物生成机理和主要的影响因素 | 第24-32页 |
| ·CO生成机理和影响因素 | 第25-26页 |
| ·HC生成机理和影响因素 | 第26-28页 |
| ·NO_x生成机理和影响因素 | 第28-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4章 国Ⅱ和国Ⅲ摩托车催化剂匹配技术对比分析 | 第32-41页 |
| ·摩托车国Ⅲ标准与国Ⅱ对比分析 | 第32-35页 |
| ·国Ⅱ摩托车催化剂匹配技术 | 第35-36页 |
| ·国Ⅲ摩托车催化剂匹配技术 | 第36-39页 |
| ·化油器解决方案 | 第36-37页 |
| ·电喷系统解决方案 | 第37页 |
| ·独特解决方案 | 第37-39页 |
| ·国Ⅱ和国Ⅲ摩托车催化剂匹配技术的异同 | 第39-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5章 摩托车国Ⅲ排放标准的催化剂及匹配技术研究 | 第41-57页 |
| ·试验设备 | 第41-43页 |
| ·试验车的前期工作 | 第43-46页 |
| ·催化剂的选型 | 第46-48页 |
| ·催化剂载体选择 | 第46-47页 |
| ·催化剂的选择 | 第47-48页 |
| ·三元催化剂的制备 | 第48页 |
| ·催化剂与试验车的匹配研究 | 第48-56页 |
| ·催化剂+二次空气补气技术 | 第49-52页 |
| ·催化剂在CO与NO_x之间催化转化关系 | 第52-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 ·总结 | 第57页 |
| ·展望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