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导言 | 第9-11页 |
一、网络表达自由概述 | 第11-20页 |
(一) 网络表达自由的概念 | 第11-14页 |
1. 网络表达自由的内涵 | 第12-13页 |
2. 网络表达自由的外延 | 第13-14页 |
(二) 网络表达自由的价值 | 第14-20页 |
1. 自我实现 | 第14-15页 |
2. 增进知识,获致真理 | 第15-17页 |
3. 促进民主 | 第17-18页 |
4. 加强民主监督 | 第18-19页 |
5. 社会疏导 | 第19-20页 |
二、网络表达自由的特点及其滥用导致的问题 | 第20-28页 |
(一) 网络的特点和优势 | 第20-22页 |
1. 广泛性 | 第21页 |
2. 开放性 | 第21页 |
3. 即时性 | 第21-22页 |
(二) 网络表达自由的特点 | 第22-23页 |
1. 自主性 | 第22页 |
2. 匿名性 | 第22-23页 |
3. 互动性 | 第23页 |
(三) 网络表达自由滥用产生的问题 | 第23-28页 |
1. 垃圾短信和邮件、淫秽色情信息泛滥破坏社会的公序良俗 | 第23-25页 |
2. 网络表达自由滥用危及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 | 第25-26页 |
3. 侵犯个人隐私、名誉权案时有发生 | 第26-27页 |
4. 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与日俱增 | 第27-28页 |
三、政府对网络表达自由的监管 | 第28-43页 |
(一) 政府监管的理论基础 | 第28-31页 |
1. 公共利益 | 第29-30页 |
2. 个人利益 | 第30-31页 |
(二) 政府监管的原则 | 第31-37页 |
1. 公共利益原则 | 第31-32页 |
2. 法律保留原则 | 第32-33页 |
3. 基本权利限制的比例原则 | 第33-34页 |
4. 事后限制原则 | 第34-35页 |
5. 明显且即刻危险原则 | 第35-36页 |
6. 法律规定明确精准原则 | 第36-37页 |
7. 表达权受侵害应有救济原则 | 第37页 |
(三) 政府监管的必要性和限度 | 第37-40页 |
(四) 政府监管的现状 | 第40-43页 |
1. 许可备案 | 第40-41页 |
2. 内容控制 | 第41-42页 |
3. 严格责任 | 第42-43页 |
四、网络表达自由的保障 | 第43-51页 |
(一) 保障网络表达自由的原因 | 第43-45页 |
(二) 国外对网络表达自由保障的经验 | 第45-46页 |
(三) 我国网络表达自由保障存在的问题 | 第46-48页 |
1. 网络表达自由的立法缺位 | 第46-47页 |
2. 立法层次较低 | 第47页 |
3. 强化政府对网络的管理而忽视对表达自由的尊重与保障 | 第47-48页 |
(四) 网络表达自由保障的几点建议 | 第48-51页 |
1. 加强立法保护,减少“法出多门” | 第48-49页 |
2. 对网络言论分级管理 | 第49页 |
3. 加强行业自律,法律规制慎行 | 第49-50页 |
4. 加强网络疏导,减少“封堵删”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