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的目的 | 第10-11页 |
1.1.3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6页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4 本文的创新与特色 | 第17-19页 |
第2章 大学生村官制度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2.1 大学生村官 | 第19-20页 |
2.1.1 “大学生村官”的基本概念 | 第19页 |
2.1.2 “大学生村官”概念的特殊性 | 第19-20页 |
2.2 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定位 | 第20-21页 |
2.2.1 农村社会问题的发现者与研究者 | 第20页 |
2.2.2 社会资源的动员者与组织者 | 第20页 |
2.2.3 政策法律的宣传者 | 第20-21页 |
2.2.4 农村社会问题的协调者 | 第21页 |
2.2.5 农民与政府之间的联络者 | 第21页 |
2.3 大学生村官制度 | 第21页 |
2.4 大学生村官制度的特点 | 第21-23页 |
2.4.1 建章立制,实现自我管理 | 第22页 |
2.4.2 搭建平台,强化自我服务 | 第22-23页 |
2.4.3 创新载体,突出自我展示 | 第23页 |
2.4.4 改进方法,注重自我提高 | 第23页 |
2.5 制度经济学相关的理论 | 第23-24页 |
第3章 大学生村官制度政策目的、历史沿革与发展情况 | 第24-28页 |
3.1 大学生村官制度的政策目的 | 第24-25页 |
3.1.1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 第24页 |
3.1.2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第24页 |
3.1.3 为公务员队伍提供后备人才 | 第24-25页 |
3.2 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25页 |
3.2.1 萌芽阶段(1995年-2001年) | 第25页 |
3.2.2 探索阶段(2002年-2005年) | 第25页 |
3.2.3 实施阶段(2006年-至今) | 第25页 |
3.3 推动大学生村官制度发展的现实力量 | 第25-26页 |
3.3.1 国家对三农工作扶持力度的增大 | 第25-26页 |
3.3.2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推动 | 第26页 |
3.3.3 大学生村官自身强烈愿望的推动 | 第26页 |
3.4 我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施情况 | 第26-28页 |
第4章 长沙市大学生村官制度实施的现状调研 | 第28-35页 |
4.1 长沙市大学生村官选聘的基本情况与大学生村官的主要特征 | 第28-31页 |
4.1.1 长沙市大学生村官选聘的基本情况 | 第28页 |
4.1.2 长沙市大学生村官的基本特征 | 第28-31页 |
4.2 长沙市大学生村官的任职情况 | 第31-35页 |
4.2.1 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分工 | 第31页 |
4.2.2 大学生村官的薪酬待遇 | 第31-33页 |
4.2.3 大学生村官的培训现状 | 第33页 |
4.2.4 大学生村官的未来期望 | 第33-35页 |
第5章 我国大学生村官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35-40页 |
5.1 选聘机制层面 | 第35-36页 |
5.2 培训机制层面 | 第36-37页 |
5.3 激励机制层面 | 第37-38页 |
5.4 退出机制层面 | 第38-40页 |
第6章 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对策建议 | 第40-44页 |
6.1 选聘机制层面的对策建议 | 第40-41页 |
6.1.1 扩大选聘对象范围,坚持选聘主体的多元化 | 第40页 |
6.1.2 制定完善的大学生村官需求计划 | 第40页 |
6.1.3 注重对应聘者实践能力与入职动机的考察 | 第40-41页 |
6.1.4 完善相关法律,明确身份地位 | 第41页 |
6.2 培训机制层面的对策建议 | 第41-42页 |
6.2.1 培养方式的多元化 | 第41页 |
6.2.2 开拓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 | 第41-42页 |
6.3 激励机制层面的对策建议 | 第42页 |
6.3.1 改善激励机制运行环境 | 第42页 |
6.3.2 完善大学生村官薪酬制度 | 第42页 |
6.4 退出机制层面的对策建议 | 第42-44页 |
6.4.1 完善大学生村官保障机制 | 第42-43页 |
6.4.2 完善大学生村官选拔任用的相关法律 | 第43页 |
6.4.3 注重大学生村官创业技能的培训 | 第43页 |
6.4.4 加大对大学生村官另行择业的引导 | 第43-44页 |
第7章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附录: 长沙市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问卷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作者简历 | 第53页 |